广东粤剧院
广东粤剧院创建于1958年,由原广东粤剧团、广州市粤剧团以及珠江、永光明、新世界、东方红、太阳升、南方、冠南华等几个粤剧团合并组成。首任院长为著名粤剧艺术大师马师曾,副院长罗品超,艺术总指导白驹荣。广东粤剧院历史悠久,艺术力量雄厚,是粤剧界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表演艺术团体,是全球粤剧艺术生产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粤剧的最高艺术殿堂。
经典剧目
剧院成立以来编演了400多个粤剧剧目,其中不少成为名剧或保留剧目,如《搜书院》、《关汉卿》、《山乡风云》、《梦断香销四十年》、《魂牵珠玑巷》、《伦文叙传奇》、《锦伞夫人》和《大明悲歌》等。
剧院人才荟萃,阵容鼎盛,行当齐全。马师曾、红线女、罗品超、白驹荣等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以他们精湛的表演享誉海内外。剧院注重艺术人才的梯队培养,数十年来造就了几代著名艺术家。1956年,广东粤剧团(广东粤剧院前身)赴京演出由马师曾、红线女主演的《搜书院》,周恩来观看了演出并书赠“批判性地接受民族文化遗产,创造性地发展地方戏曲音乐,使祖国的文化艺术发出新的光彩”的重要题词。
机构荣誉
荣誉及获奖近十多年来,剧院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先进集体,并获得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艺术上更屡获荣誉:《魂牵珠玑巷》1990年获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文化部首届文华新剧目奖;《伦文叙传奇》1995年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及省鲁迅文学奖;《锦伞夫人》1997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多个奖项,1998年获文化部“孔雀奖”剧本银奖;《大明悲歌》2005年获第九届广东省艺术节多项金奖。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广东粤剧院获得“粤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0年12月9日,获评2018至2020年度“广东省文明单位”。
发展
进入新世纪,广东粤剧院秉承粤剧先驱者们的创新精神,锐意进取,走新时期粤剧艺术之路。2001年创立、每年一度的《粤剧新年盛会》,今天已成为高品位岭南文化新品牌,是省港澳粤剧界一大盛事;2004年6月,在《庆贺93岁高龄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先生舞台演出74周年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专场演出》晚会,大型历史粤剧《荆轲》获得了巨大成功,罗品超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表演时间最长的艺术家”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2005年剧院进行体制改革,实行竞聘上岗,在原有的两个演出团以及粤剧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基础上,一支粤剧生力军脱颖而出——广东粤剧青年团成立,粤剧艺术后备人才有了培训基地。
剧院立足广东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曾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
目前,我院正筹建具有创作研究、艺术交流、演出剧场、粤剧博览、音像制作等综合功能的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演艺大楼,并籍此汇聚四方有志之士,共同为粤剧的繁荣与发展作出贡献。
2020年6月12日晚,在位于越秀区的广东粤剧院内,演员在空场内表演粤剧。当晚,广东粤剧院联手酷狗音乐通过网络直播“云演出”的方式,为观众上演粤剧经典剧目《一把存忠剑》。
2023年6月21日,广东粤剧院重点打造的新编历史题材粤剧《张九龄》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
机构简介
广东粤剧院历史悠久,艺术力量雄厚,是粤剧界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表演艺术团体。该院以“出人出戏出效益”为立院之本,数十年来造就了几代著名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罗品超、白驹荣等众多老一辈著名表演艺术家以精湛的表演享誉海内外;丁凡、曹秀琴、梁耀安、吴国华、姚志强、梁淑卿、蒋文端、麦玉清、曾小敏等九位艺术家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全国拥有“梅花奖”演员最多的艺术院团之一。
参考资料
广东粤剧院空场“云演出”粤剧《一把存忠剑》.中新网.2020-06-13
新编粤剧《张九龄》首演,史诗式呈现“岭南第一人”开山之举.今日头条-南方都市报.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