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齿蝇子草(学名:Silene otodonta)是石竹科蝇子草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省、四川省等地,生长于海拔2100米至2500米的中海拔地区,多生在林下。目前,耳齿蝇子草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耳齿蝇子草多年生草本。根簇生,圆柱形。茎铺散,俯仰,长30-70厘米,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片椭圆形,长2-3厘米,宽6-15毫米,基部楔形或渐狭成短柄状,顶端急尖,两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缘毛,中脉明显,从叶腋常生出不育短枝。
二歧聚伞花序具数花;花直径约15毫米;花梗长5-20毫米,被腺柔毛;苞片线状披针形,草质,被腺柔毛;花萼钟形,长12-15毫米,直径约3.5毫米,基部脐状,被腺柔毛,萼齿卵状披针形,长约3.5毫米,渐尖,带紫色,边缘膜质,具缘毛;雌雄蕊柄长约2.5毫米;花瓣淡红色或变白色,长约18毫米,爪不露出花萼,倒披针形,无毛,上部具宽耳,瓣片长圆形,长约7毫米,叉状2裂达瓣片的中部,裂片线形,瓣片两侧中下部各具1细齿;副花冠片披针形,长1.5-2毫米,急尖,具不明显齿或裂片;雄蕊外露,花丝无毛;花柱明显外露。
蒴果近卵形,长8-10毫米;种子肾形,脊宽平。花期8-9月。
种间区别
耳齿蝇子草与心瓣蝇子草 (S. cardiopetala Franch.) 相似,区别在于:花直径小,约15毫米,瓣片长圆形,深2裂,两侧具齿;副花冠片披针形,具齿等。
物种保护
耳齿蝇子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