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息票据
带息票据(Interest bearing note)是一种商业汇票,在票据到期时,承兑人不仅需要支付票面金额,还需按照票据上规定的利率支付自票据生效日至到期日之间的利息。
计算方法
带息票据通常会在票面上注明特定的利率,用于计算票据包含的利息。票据到期时,企业不仅要偿还票面金额,还要支付按照规定利率计算的利息。具体计算公式为:利息 = 面值 × 利率 × 票据期限。一般情况下,带息票据的利息是在到期时一次性支付的。若利息金额较大,应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结束时计算应付利息费用。
审计案例
在审计过程中,利息费用应记入“财务费用”科目。如果利息金额较小,且对其会计报表的影响不显著,可以在票据到期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时,一次性计入财务费用。以2005年12月20日为例,一家企业将其持有的票面金额为200万元、利率为2.16%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该票据的出票日期为2005年10月21日,规定期限为90天,开户银行按2.475%的贴现率贴现。企业的账户显示实际获得的贴现款为1,995,852.72元。经过审计,发现企业在记账凭证附件中没有银行出具的相关原始凭证。企业在2005年12月20日所做的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995,852.72
财务费用 4,147.28
贷:应收票据 2,000,000
然而,通过对应收票据的测试,审计小组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道:该企业2005年12月持有的一张带息应收票据,即银行承兑汇票,出票日为2005年10月21日,票据期限为90天。经计算,票据到期日应为2006年1月19日,企业于2005年12月20日持票到银行贴现。截至贴现日,企业已持有票据60天,贴现天数为30天。审计对票据贴现的计算如下:
到期值 = 2,000,000 + 2,000,000 × 2.16% × 90 / 360 = 2,010,800 (元)
贴现息 = 2,010,800 × 2.475% × 30 / 360 = 4,147.28 (元)
实得贴现款 = 2,010,800 - 4,147.28 = 2,006,652.72 (元)
这一计算结果与企业账面记录有明显差异。由于企业在核算中未能在期末提取带息应收票据的利息,审计员认为企业上一年度正确的会计分录应该是:
借:银行存款 2,006,652.72
贷:应收票据 2,000,000
财务费用 6,652.72
此外,《企业会计制度》第18条第二款规定:“带息的应收款项,应于期末按照本金(或票面价值)与确定的利率计算的金额,增加其账面余额,并确认为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企业在2005年10月31日和11月30日,应分别提取该项“应收票据”的利息并入账。
2005年10月31日的分录应为
借:应收票据 1,200 (2,000,000 × 2.16% × 10 / 360)
贷:财务费用 1,200
2005年11月30日的分录应为
借:应收票据 3,600 (2,000,000 × 2.16% × 30 / 360)
贷:财务费用 3,600
在2005年12月20日贴现时,应作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006,652.72
贷:应收票据 2,004,800
财务费用 1,852.72
这笔业务导致企业上一年度本应冲减财务费用6,652.72元,而企业误记为借方4,147.28元,多记了10,800元(6,652.72 + 4,147.28),这恰好是从出票日2005年10月21日起至到期日2006年1月19日的全部利息数额(2,000,000 × 2.16% × 90 / 360)。审计员建议企业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并进一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由于财务费用已经在上一年度的利润总额中扣除,因此,本年度无法再调整“财务费用”科目,只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调整。
2006年的调整分录应为
借:其他应收款 —— 会计 ×× 10,8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800
在收到会计人员归还的资金后,应进行如下处理: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 10,800
贷:其他应收款 —— 会计 ×× 10,800
同时,应补缴因增加利润而产生的所得税(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即3,564元(10,800 × 33%),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564
贷:应交税金 —— 应交所得税 3,564
根据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应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的5%计提公益金。应补提的法定盈余公积为7,236元[(10,800 - 3,564)× 10%],应补提的公益金为3,618元[(10,800 - 3,564)× 5%]。
参考资料
怎么理解带息票据?.搜狗问问.2024-10-23
带息票据.MBA智库·百科.2024-10-23
怎么理解带息票据?.爱问知识人·法律.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