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青铜神树
商青铜神树是中国商代青铜制树形文物,1986年后出土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共有八棵,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被收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商青铜神树的树座、树干和枝叶的造型大致相似。树座多为镂空的山岳状,上方由一组树干和多支枝条组成,无叶片,枝条上有果鸟与果实,以“点”和“线”构成主要造型,树上铸有鸟、龙、人首鸟身像等。神树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号青铜神树,它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通高3.96米,在中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这株神树也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1986年,学者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发掘了两座大型的商代祭祀坑,其中出土了一号、二号和三号商青铜神树。2021年及2022年,考古学家们在三星堆遗址陆续发现了一些青铜残片,而这些残件有可能和1986年出土的青铜神树拼接起来。
商青铜神树反映了古蜀国先民对太阳的崇拜,是中国宇宙树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实物标本,展示了古代蜀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可以说是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2002年1月,商青铜神树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命名
商青铜神树年代为商代,为青铜文物。部分学者认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号青铜神树的造型与内涵应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相关,铜树是古蜀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反映了古蜀人交通于天人之际的特殊宗教权力被古蜀国神权政治集团所独占的情况。与此相对的观点则认为青铜神树并非建木,从其构型分析,更多的与《山海经》描述的“若木”相似。另一种意见认为,青铜神树具有“社”的功能,与载籍所记“桑林”一致,应为“社树”。一种意见认为,铜神树为古蜀人的宇宙树,反映了蜀人的世界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神树起源于古人对日晕现象的认识,代表东西两极的扶桑与若木。但总之,将铜树界定为“神树”是学界共识,商青铜神树因此而得名。
基本情况
商青铜神树在树座、树干和枝叶的造型上大致相似。树座多为镂空的山岳状,上方由一组树干和多支枝条组成,无叶片,枝条上有果鸟与果实,以“点”和“线”构成主要造型,铜树上通常铸有鸟、龙、人首鸟身像等。
一号青铜神树
一号大型青铜神树,树干残高359厘米,通高396厘米,树底座呈穹窿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三个支座向上拱起,树座呈山形,尾部上卷,上布满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而树干就从“山顶”上长出。树干枝条形成了“一干九枝”的基本构图,每枝枝条有一仰一垂两束果枝。顶部缺失,分为三层树冠,共有树枝九条,呈下垂状,铜鸟九只,铜鸟翅膀呈现折断样,鸟身为镂空的勾云纹,铜鸟下有造型奇特的涡纹状圆盘与果实,果实外部包裹蒂瓣,瓣上有镂空的勾云状饰件,侧边还有一条自上而下的铜龙,铜龙尾部有下垂的枝条,末端为刀,铜龙中部伸出一只手状物。神树上树枝末端、勾云状饰件下方等多个地方均出现圆形穿孔,可以悬挂装饰物。一号大型青铜神树也是在中国出土的青铜文物中体型最大的一件。
二号青铜神树
二号青铜神树在造型上不如一号青铜神树复杂丰富,但其造型更加工整和对称,每一层有三枝向上的枝条和三枝向下的枝条,枝条顶部有铜鸟,垂下的枝条末端有果实,其下也有圆形小孔用于悬挂装饰物。二号神树上半部分缺失较严重,但根据主树干高度及每层树枝的间距可推断其复原高度在3米左右。其树座与一号青铜神树一样呈现山型,不同的是其上跪坐了三个铜人像,其高19厘米,人像头戴帽饰,眼睛外凸,鼻梁高挺,嘴型扁平,身着对襟勾云纹长衣,双臂张开,跪坐在树座上特制的方形台面上,人像背后有象征云气的花纹,且未见一号神树的铜龙。
三号青铜神树
三号青铜神树的造型与前两株青铜神树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说一、二号青铜神树的造型具有一定抽象性特征,那么三号青铜神树的造型则具备一些写实性特征。其体型较小,高度约为100厘米,树枝相互蜿蜒扭曲,呈现绳索状,树座缺失,但从其现存的底部观察,树干生长出的树根扭成三股立于地面,而在树根上又分别长出向上蜿蜒的树根,造型诡谲。其顶部有三只人首鸟身像,其面向三个方位,鸟身为勾云纹,人首造型与形态与三星堆其他青铜人像一致,也有人认为这是铜鸟佩戴了“人面具”。
尚未修复的青铜神树
除此之外还有三件小型青铜神树还尚未修复,从其零部件可以看到其细节形态有诸多不同之处,它们都有以山为造型的底座、树上铜鸟等特征。2021年7月从三星堆3号坑提取的一件青铜神树,初步判断其体型和形制方面与2号坑的二号神树有诸多相似之处,坑内还出土一件体型较小的青铜神树,其特征与2号坑的三号神树体型相当。2022年,挖掘3号坑又相继出土了两株青铜树。
制作工艺
商青铜神树为铜制品,采用的是焊接工艺,其中铸铆、铆焊、分段铆接工艺在现在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具有独创性,要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中原地区。一号青铜神树还采用了直至秦汉才得以普及的分段铆接工艺,该工艺可以将无法浑铸的大型器物铸件拼接并固定,降低大型器物铸造的难度。二号青铜神树的树座和树干两个部分采用了铆焊结合工艺,其分为铆钉链接与焊接两个步骤,树座上的拱形为单独铸造,在其与基座用铆钉固定拼接,树干分铸后,用铜液与树座进行焊接。
文化背景
古蜀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府之国”,因其地势平坦、降水丰富和河网密集。古蜀人利用树木制造船只,甚至打造船棺作为死后的居所,“树木”对他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在古蜀人心目中,“树”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含义。古代蜀地的发展历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与商朝并存的早蜀时期,与西周及春秋时期相对应的中蜀时期,与战国时期相平行的后蜀时期以及以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为标志的巴蜀的秦代时期。早蜀时期是“三代蜀王”争雄时期。第一代蜀王蚕丛可能来自岷江上游的深山之中,而现在的岷江上游的羌族仍保留大量神树崇拜文化。这个时期三星堆古城开始壮大,早期城市生活初步形成,青铜器制作出现,古蜀进入青铜时代,三星堆青铜文化开始出现大量有关“鸟”的器物,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器物便是青铜神树。中蜀时期由杜宇建立,由于他“教民务农”,青铜礼器群发生重大变化,之前鱼时代标志性的大型青铜器和鸟鱼纹被取代,平稳踏实的中原青铜器形制开始出现。后蜀时期由善于治水的宰相灵建立“开明王朝”,青铜文化进入繁荣期。
秦国灭蜀后加速了蜀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但古蜀仍保留自己的地域文化特点。大量六国移民涌入,带来了铸造冶炼技术与经商意识,促进了古蜀经济发展。秦并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古蜀未再出现青铜树,但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盆地附近出土了青铜树残片与青铜杖,可能与笮人有关。随后刘彻灭笮人,并在古蜀开通多条道路,促进了古蜀繁荣发展,成都市成为西南名城。西汉末年的公孙述在此割据一方,刘秀再度收回古蜀后,古蜀迎来了青铜树的新高峰。当时人们盛行“升仙”观念,将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都体现在青铜树上。但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局势动荡,青铜树随之消失。
出土发掘
1986年,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一号、二号和三号商青铜神树。1986年,学者发掘了两座大型的商代祭祀坑,分别是坑长4.5-4.64米,宽3.3-3.48米,深1.46-1.64米的“一号祭祀坑”,以及坑长5.3米,宽2.2-2.3米,距地表深1.4-1.68米的“二号祭祀坑”,并从中清理出大量的金、玉和青铜器,青铜神树就在其中。从三星堆2号坑出土的青铜神树,所有构件拼起来共有三棵,分别是一号、二号和三号神树。其中体量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号青铜神树。这棵青铜树现残高359厘米,顶部有残缺,据推测,实际高度应为396厘米。人们挖开泥土的那一刻,看到的并不是一个高近4米的庞然大物,而是一堆破碎残缺的零部件。另外还有一棵只有下半部分树身,被命名为二号神树。三号青铜神树体量较小,底座已经缺失。
2021年,三星堆遗址新发掘区域的3号坑再次出土一件青铜神树,由于神树的树干和两根象牙紧贴在一起,象牙又和其他文物叠压着,2021年7月15日,前后耗时4个月,将青铜树提取出土。2022年,考古队员又在新发现的7号坑和8号坑中发现了一些青铜神树残件,3号坑发现的一件青铜残件或许能与2号坑出土的青铜神树拼合,8号坑内的一件刀形饰物,与1986年发掘的1号坑神树构件非常相似。
文物修复
1986年10月,残破的青铜神树被运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由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带队修复。修复工作从1986年持续到1996年,总共花了十年的时间。祭祀坑中的这些残片在重见天日的时候已经变形、扭曲、破损得十分严重,散布于坑内,神树的形体资料无从可查。为了准确掌握神树的形体,恢复原貌,把握正确的整形,当时青铜神树的修复在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的室外多次进行了预合,保证了神树修复的科学性,提高了神树的修复质量。在修复青铜神树时,除采用锡焊法进行修复外,还采用其它工艺交叉使用,灌注ep,增加神树的抗压强度。
2019年,经中国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文保工作者启动了三号青铜神树的修复工作,3号青铜神树经过约一年的工作后整个型体的拼接工作基本完成。3号青铜神树和1号青铜神树是完全不同的型制,其树枝呈麻花形,主树干直径约1厘米,因此在出土的大量青铜残件中可以比较轻松地找出形状、大小差不多的部件。最后残缺的部分,会采用传统的方法,通过以铜补铜的方式完成修复。2024年7月,经过文物修复专家的跨坑拼对以及相关科技团队的助力,二号神树已成功实现数字化虚拟复原。二号青铜神树的底座和两截主树干主要出土于二号坑,两截主树干的树枝相对完整,枝上和一号神树一样也站有立鸟。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中,二号神树的残件主要来自于三、七、八号坑,其中最主要的又属三号坑出土的神树枝干,以及散落于七、八号坑的神树残枝和立鸟。三年多来,三星堆的考古和文保专家通力合作,根据神树的造型、纹理以及断岔口等信息特征,对神树碎片进行比对和重组,基本可以确定至少有30多块残件来自于二号神树。科技人员对神树残件进行了三维数据采集,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这些残件最终“长”成了一件高达2.88米的神树。在数字化虚拟复原的二号神树展示视频中可以看到,二号神树和一号神树同样分为三层。它的底座有三个立面,每个立面各有一跪坐青铜人像,他们双手虚握于胸前,这种和三星堆遗址青铜大立人手势类似的动作,极易让人想到三星堆神秘的祭祀场景。底座之上,神树树枝同样分为三层。只是相对一号神树树枝的柔和下垂,二号神树的枝干外张上翘,每层枝干上有3只神鸟立于树枝顶端。数字化虚拟复原的二号神树,整体上体量比一号神树要低一米左右,造型和一号神树略有不同。相比一号神树上神鸟的镂空工艺,二号神树上神鸟全部为实体浇铸。由于三星堆出土文物数量巨大,三星堆二号神树尚未展开真正的拼接和修复工作。未来将严格按照要求制作文物修复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复后,再展开修复工作。
相关研究
针对三星堆青铜神树的研究主要集中探讨青铜神树的整体造型、装饰细节、寓意性质及宗教功能,涉及到《山海经》记录的神树原型与古蜀国的太阳崇拜等内容。曾布川宽与何小萍发表的《三星堆祭祀坑大型铜神树的图像学考察》一文中通过联系一同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补充了关于青铜神树除了作为太阳崇拜的产物,其更为重要的功能是连通天地,实现天界与人间的往来。此外,龙红与王玲娟发表的《“树神”原型及流变——论三星堆造物设计对神话传说内容的再创造》一文中认为“神树”变为“树神”体现的是神性到人性的变化过程,以三星堆青铜神树为例,分析其造型艺术及神树崇拜的内涵,由此证明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的再创造能力。四川省省考古研究所的赵殿增先生认为三星堆青铜神树是东汉盛行摇钱树的最早模式,邱登成先生认为三星堆青铜神树是摇钱树的祖型。
馆藏与展出
1986年10月,残破的青铜神树被运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由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带队修复。修复工作从1986年持续到1996年,总共花了十年的时间。1997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放,一号、二号、三号商青铜神树及部分残片收藏于其中。2002年1月,商青铜神树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2023年9月27日,“凝视三星堆──四川省考古新发现”展览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展品包括1986年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青铜二号神树底座”。
2023年11月15日,“文物活化隆福新生”暨《你好!三星堆遗址》展览发布活动在北京隆福美术馆举办,展品包括一号青铜神树等。
文物价值
艺术价值
青铜神树被视作上古先民天地不绝、天人感应、人天合一、人神互通之神话意识的形象化写照。它在古蜀人的神话意识中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是中国宇宙树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的实物标本,反映了古蜀国先民对太阳的崇拜。
一号青铜神树树底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树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谲。青桐神树采用的是焊接工艺,其中铸铆、铆焊、分段铆接工艺在现在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具有独创性,要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中原地区,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
文化价值
青铜神树上的雕像,其中有些是描绘了龙,有些是描绘了跪坐的人像。有学者认为这些雕像可能是一种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因此被称为“青铜神树”。经过复原的一号青铜神树上有“一龙十鸟”的造型,体现了与太阳神崇拜和神话传说相关的“十日神话”和“金乌负日”的意象。其神秘的造型展现了古蜀国时期有关日、鸟、天、龙、树等自然与图腾神像的宗教寓意和神话色彩,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巨大的青铜神树把古代中国“宇宙神树”展现出来,成了远古神话最直观的“实物样本”,诠释了关于“神树”“十日”和“太阳鸟”的美丽传说。
文物评价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剑华评价,青铜神树是一件极其奇妙的器物,它不仅显示了古代蜀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也表达了古代蜀人对虚幻世界的想象。它是古蜀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完美结合的最生动的展现,这种完美结合还展示了古代蜀人天人合一的观念,造型艺术塑造的群舞形象同时也是古蜀时代社会各阶层的缩影,通过对现实生活中英雄群体的塑造和宣扬来体现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巧夺天工的青铜神树也同样显示了这种主题观念。
衍生文创
文创产品
青铜神树书签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成果的陆续公布,带动了三星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销售热潮。下为三星堆博物馆文创商店拍摄的青铜神树书签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
青铜神树——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3-10-15
走访三星堆博物馆 探秘古蜀文化魅力.中国日报网.2024-01-27
商青铜神树(残).三星堆博物馆.2024-02-24
运抵香港,等你“开箱”!.光明网.2024-01-25
商青铜神树上立鸟.三星堆博物馆.2024-02-24
商青铜神树残件(残).三星堆博物馆.2024-02-24
商青铜神树.三星堆博物馆.2024-01-27
三星堆又出土神树!可能与1986年出土的是同一棵.红星新闻.2024-01-25
跨越35年的复原,三星堆新出土的残件或能与86年神树拼接.扬子晚报.2024-02-03
三星堆6座新“祭祀坑” 已出土近完整器4000余件.央视网.2024-02-28
看见文物|三星堆青铜神树——一号神树.文旅中国.2024-01-27
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墙盘.中国文物网.2024-01-27
这棵神树,催生了一本盗墓笔记.光明日报.2024-01-25
青铜神树底座至今钻不透?文物修复大师杨晓邬揭秘三星堆“国宝”不为人知的故事.海报新闻.2024-01-27
三星堆青铜神树如何修复成功?文保专家揭秘.封面新闻.2024-01-25
三星堆3号青铜神树真容初现 造型奇特或为“扶桑树”.人民资讯.2024-01-25
C视频丨高约2.88米 三星堆二号神树实现数字化虚拟复原.今日头条.2024-07-23
【走进博物馆传承中华文明】三星堆博物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4-02-20
商青铜神树座(残).三星堆博物馆.2024-02-24
商青铜神树残件(残).三星堆博物馆.2024-02-24
《你好!三星堆》展览发布活动在京举办.中国旅游新闻网.2024-01-27
站在三星堆文物背后的人:给文物做手术,为历史做拼图.齐鲁晚报.2024-01-27
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启 青铜神树:实物版的太阳神鸟传说.中国日报.2024-02-28
三星堆博物馆:考古热带动文创热.中国政府网.2024-01-27
《如果国宝会说话》 三星堆青铜神树_4K专区_央视网(cctv.com).央视网.2024-01-27
三苏祠、三星堆、自贡彩灯 四川展馆“文化元素”令人惊艳!.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