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川
陈川(1934.12.7-),矿床地质专家。浙江省平湖市人。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顿涅茨理工大学。原地矿部总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GPS 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兼职教授。上市公司紫金矿业独立董事。
个人简历
1952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1953年赴苏联顿涅茨理工大学地质勘查系学习;
1959年归国,先后在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矿床地质研究所工作;1981年,任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
1983年起,先后任地质矿产部地矿司副司长、司长;
1986-1997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
1992-1998年任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
1995-1998年任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至2006年,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常委、副主任、主任。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
贡献成就
系统、深入研究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带地质,为指导找矿及总结成矿规律作出了贡献;深入研究宁芜、庐枞、南岭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提出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在国内开拓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系统总结华南花岗石有色、稀有矿床及陆相火山铁矿成矿规律,促进了全国火山岩区及花岗岩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与程裕淇等研究提出矿床成矿系列概念,发展区域成矿理论,广泛应用于指导找矿;“六五”以来负责地矿部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七五”期间负责全国金矿找矿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4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一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1986年获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技工作者奖、200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2014年获得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
出版专著
陈毓川,毛景文,徐志刚,桂北地区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历史演化轨迹,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陈毓川,毛景文,骆耀南,四川大水沟(金)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地震出版社,1996
陈毓川,叶庆同,冯京,牟传龙,阿舍勒铜锌成矿带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地质出版社,1996
陈毓川,宋天锐,裴荣富,邱小平,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初论,地质出版社,1998
陈毓川,李庭栋,彭齐鸣,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陈毓川,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地质出版社,1999
陈毓川,王登红,喜马拉雅山脉期内生成矿作用研究,地震出版社,2001
陈毓川,毋瑞身,李兆,中国金矿床及其成矿规律,地质出版社,2001
陈毓川,叶庆同,王京彬,中国新疆阿尔泰成矿带矿床地质、成矿规律与技术经济评价,地质出版社,2003
陈毓川,毛景文,薛春纪,矿床学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新机遇与新挑战,地质出版社,2006
陈毓川,等,中国新疆战略性固体矿产大型矿集区研究,地质出版社,2007
陈毓川,王登红,等,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地质出版社,2007
陈毓川,等,中国天山矿产及成矿体系,地质出版社,2008
梁婷,陈毓川,王登红,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陈郑辉,陈毓川,王登红,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示范研究,地质出版社,2009
陈毓川,王登红,付小方,中国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估,地质出版社,2010
陈毓川,王登红,陈郑辉,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地质出版社,2010
陈毓川,王登红,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地质出版社,2010
李厚民,陈毓川,李立兴,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地质出版社,2012
发表论文
陈毓川,华南与燕山期花岗石有关的稀土、稀有、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矿床地质,1983(2)
陈毓川,建国以来固体矿产地质工作取得的成就,中国地质,1984(9)
陈毓川,矿床的成矿系列,地学前缘,1994(3)
陈毓川,朱裕生,龚羽飞.中国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基本特征和勘查现状,中国地质,1994(1)
陈毓川,王平安,秦克令,赵东宏,毛景文秦岭地区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及区域成矿规律探讨,矿床地质,1994(4)
陈毓川,朱裕生,肖克炎,张晓华,梅燕雄,闫升好,刘亚玲,宋国耀,李纯杰,王勇毅,董建华,李厚民,丁建华. 中国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地质,2006(S1)
陈毓川,王登红,徐志刚,黄凡,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4(2)
社会职务
陈毓川担任了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中国GPS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副理事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现吉林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现河北地质大学)兼职教授。
院士活动
2016年6月30日,受陕西省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工程院陈毓川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王瑞江率中国地质学会“一带一路沿线矿产资源开发与合作”专题调研组赴省公司,围绕地勘企业在“走出去”中的工作实践、亟需解决的问题、地勘产业转型升级等话题进行了调研座谈。
荣誉
所获奖项
陈毓川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国家图书奖两项,地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各一项。其中,在1997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工作者奖,2004年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2008年,他与王登红等人共同完成的项目《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陈毓川获得首届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特别贡献奖。
荣誉表彰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陈老师的特点就是大思维、大格局,站位高,目光远。他无论是在哪个历史阶段,总是会站在国家和人民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积极行动,从来不为个人。
陈毓川为中国的找矿工作、成矿预测、区域成矿理论研究等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资料
陈毓川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2022-02-08
陈毓川(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24-08-27
陈毓川:为祖国寻宝走天下.嘉兴港区管委会 嘉兴综合保税区管委会.2024-08-27
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4-08-27
陈毓川:开启大地的宝藏.科学网.2021-09-18
陈毓川:发掘“国家宝藏” 耄耋之年忙碌并幸福着.中国地质调查局.20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