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原理下的语言问题》是由马清华撰写的学术著作,首次出版于2012年。本书深入探讨了语言现象背后的系统原理,涉及语言的发生学、范畴化、意义系统以及系统变化等多个方面。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语言化
1.1 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
1.1.0 引言
1.1.1 理据及其发展
1.1.2 职能要素的分化
1.1.3 职能分化的本质与要素关系
1.1.4 语言系统形成的基础
1.1.5 结论
1.2 拟声词在语言发生学上的意义
1.2.0 引言
1.2.1 语音特征的系统性和超系统性
1.2.2 拟声要素的语源标记作用及其普遍性
1.2.3 基本知识场在以拟声为起点的形义生产活动中的作用
1.2.4 拟声要素变异及理据系统复杂混沌态的形成
1.2.5 语言中拟声的模因
1.2.6 结论
第二部分 范畴化及其理据
2.1 交通乘用概念的理据及系统运筹
2.1.0 引言
2.1.1 基于知识场的理据来源
2.1.2 理据关系
2.1.3 汉语乘用理据的系统运筹
2.1.4 结论
2.2 并列复合词的有序化机制
2.2.0 引言
2.2.1 存在的需要
2.2.2 助成的条件
2.2.3 语序的运筹
2.2.4 历时的更迭
2.2.5 语言的差异
2.2.6 结论
第三部分 意义系统及其应用
3.1 词汇选限联系的确定性和存在基础
3.1.0 引言
3.1.1 选限结构的内部确定性
3.1.2 选限结构之间的确定性联系
3.1.3 选限结构的缠绕特征
3.1.4 结论
3.2 唯频率标准的不自足性
3.2.0 引言
3.2.1 词频与词类差异性原则的关系
3.2.2 词频与心理便捷性原则的关系
3.2.3 词频与内容现实性原则的关系
3.2.4 词频与任务针对性原则的关系
3.2.5 词频与高能优先原则的关系
3.2.6 词频的基础地位
3.2.7 结论
3.3 复句的系统复杂化与自繁殖
3.3.0 引言
3.3.1 以因果为原型的家族相似关系
3.3.2 以顺接假设为核心节点的逻辑秩序
3.3.3 以承接为起点的系统复杂化
3.3.4 结论
第四部分 系统变则
4.1 错综关系下例外的形成
4.1.0 引言
4.1.1 多向多源的汇聚
4.1.2 动力系统中策略的运筹
4.1.3 系统波浪式活动
4.1.4 结论
4.2 补偿:语言的一种共时动态机制
4.2.0 引言
4.2.1 可接受度及统计说明
4.2.2 初级补偿模式
4.2.3 高级补偿模式
4.2.4 语言工具性本质的决定作用
4.2.5 系统决策作用
4.2.6 结论
第五部分 系统的他组织
5.1 意义系统的他组织
5.1.0 引言
5.1.1 基于事态相关性的内化和互衍
5.1.2 基于特征相似性的拟物化推导
5.1.3 基于经验补足的取象意念分化
5.1.4 求新心理主导的形象模式调整
5.1.5 共同现实基础决定的语义普遍性
5.1.6 文化差异影响下的语义特殊性
5.1.7 结论
5.2 知识如何在分化中造就语言
5.2.0 引言
5.2.1 常识塑造实词的形义系统
5.2.2 常识赋予常规知识句的基本形义特征
5.2.3 结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