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杰,男,中共党员,《边防警察报》社(团级)总编辑。先后创办《边防生活》《中国边防警察》杂志和《边防警察报》,采写新闻稿五千余篇。

2010年10月27日,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

人物事迹

执着敬业

新闻的根基在基层。王超杰平均每年基层采访多达百天以上。1983年4月6日,新疆木吉派出所破获一起间谍案。那里海拔4200米,有六七十里没有公路,大雪过后,方向难辨。领导劝他用电台了解情况。他说:“不到现场,就写不出真情实感。”当独自骑马艰难跋涉四个多钟头,行至距木吉十来里的山坡时,马失前蹄,他被甩下二十多米深的山沟,当即昏迷。幸亏过路群众相救,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次采访给他的手脚和耳朵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冻伤。

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就会有别人得不到的收获。1985年5月,他搭车去公格尔山下的苏巴什派出所采访。因雪大路滑,车中途停运,他只得徒步四十里山路。一条两米来宽的小河挡住了去路,他用尽全身力气猛跳,结果掉进了冰冷的河里,全身湿透,当夜就发起高烧。这一年,他不停地奔波在基层一线,行程上万公里,发稿173篇(幅),有7篇获奖。

2010年4月14日,玉树市发生7.1级强震, 52岁的王超杰一到灾区,便走废墟、进危房,跟随医疗队员不分昼夜奋战在救援战场上。严重的高原反应使他血压升至高压170、低压100,他仍白天冒着雨雪余震采访拍照,晚上连夜赶稿至三四点,采写和组织新闻稿件八十多篇(幅),全面及时报道了救援队救治受伤重病群众1812人的事迹,在公安系统和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胡锦涛、温家宝视察玉树灾区,都前往公安边防救援队看望慰问,关怀和表扬极大鼓舞了部队斗志。

战地记者冲锋在前

在血与火面前,王超杰作为战地记者总是冲锋在前。1981年5月27日,“东突燎原党”百余党徒洗劫人武部弹药库后,妄图攻打伽师县县城。21名武装民警深夜3点前往阻击。王超杰凌晨6时就踩着弹壳赶到距暴徒仅有300米的掩体内,同指挥员艾则孜一起,并肩进行政治攻势和3分钟震慑性射击,迫使83名暴徒缴械投降,在硝烟弥漫中赶写的通讯《人民的忠诚卫士》,后来成为部队培养战斗精神的好教材。1990年4月5日,巴仁乡发生反革命武装暴乱,许新建等4名边防民警被杀害。次日上午,他迎着枪林弹雨赶到现场。一排排子弹呼啸飞过,身旁土包被打得噗噗作响,尘土溅得满身,领导要他撤下去,他却隐蔽地冲到了距暴徒仅有一百多米的前沿拍摄。由于全程参与,他的现场照片成为重要资料,写出的1.5万字长篇通讯《昆仑丰碑》得到时任新疆党委书记宋汉良极高评价。

2009年3月,王超杰又一次前往反恐任务很重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热斯卡木村采访,这里西邻克什米尔,南接地势险峻的塔吐鲁沟,几乎与世隔绝。在冰峰雪岭、万丈深渊的险路上颠簸了3天才到达。由于高山反应,他头痛欲裂彻夜难眠,实在熬不住就吸几口氧气,心跳过速吃几粒“丹参滴丸”。这一呆就是11天,他用心用情写成的人物通讯《山神》,报道了护边员买买提热依木抓获26名暴力恐怖嫌犯的英勇事迹。

沉到基层挖线索

推典型是新闻工作者的硬功夫。公安边防部队许多典型,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汗水。1994年,王超杰十上帕米尔高原,在水布浪沟蹲点累积达83天。那年除夕,他在海拔近五千米的红其拉甫口岸边检站前哨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通讯《冰峰雪岭上的一面旗帜》、《高高的红其拉甫》被新华出版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刊播,归纳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红站精神得到中央的肯定。次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红其拉甫边检站“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成为公安边防部队第一个受命名的团级单位。

20世纪未,是中国毒品问题突出时期。1999年4月,王超杰采访了云南木康公安检查站缉毒事迹。后感素材不够丰满,7月再次前往,4天中,他与基层民警一同上勤检查,三去看守所了解毒贩犯罪过程。长篇通讯《缉毒先锋》刊发后,被多家报刊转载。2001年9月,木康站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缉毒先锋站”,许多领导称王超杰功不可没。

2007年7月,在帕米尔高原采访的王超杰了解到红其拉甫派出所先后查获和抓捕73名暴力恐怖嫌犯。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典型!在随后的7天里,他骑野牦牛啃干馕,喝雪水住毡房,两次翻越海拔5600米的雪山,5易其稿,《新疆喀什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引起极大关注,李长春批示:“要认真总结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事迹,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全国上百警官申请到红所学习或工作。该报道获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三等奖

“爱民固边”是2006年公安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维护边境稳定的战略举措。3年的生动实践,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2009年3月、7月、11月,王超杰三去满洲里市,连续不断的主题报道,强力推进了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典型的培树。当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命名满洲里边检站为“爱民固边模范边防检查站”。

新闻领军人

抓好报道队伍建设是新闻工作的一大任务。多年来,王超杰先后到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12个省区的公安边防单位和院校授课61场,听众五千多人次。同时,手把手带出310名报道骨干。

主要作品

新闻从业以来,他始终不忘记者责任,足迹踏遍祖国四万公里边海防线,发表新闻作品五百多万字,著有《界碑》《彪炳史册的一天》等6部作品,《当好边防卫士》等3部教材。

荣誉奖项

1991年通讯《帕米尔之鹰》获全国法制征文一等奖

编发的《学习邓小平军队质量建设思想,走精兵严治之路》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章奖;

2001年获第六届全国公安金盾文化工程“最佳编校奖”;

2007年,所在单位获集体三等功;

2007年11月,中宣部、中国记协网等八部委联合授予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2008年,论文《行业报增强可读性的有效途径》获第二届中国编辑科学论坛一等奖;

2009年,所在单位获全国公安思想理论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2月,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签署命令,给王超杰记个人二等功;

2010年10月27日,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

人物评价

公安部边防局政委傅宏裕将军称他:"为我国公安边防部队新闻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资料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王超杰.韬奋基金会.2022-01-25

新浪财经.finance.sina.com.cn.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