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良超,1940年11月出生于乐清市雁荡镇松村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毕业于白溪小学,初中毕业于雁荡山旅游学校,1960年从浙江省乐清中学高中毕业考上河海大学(今南京河海大学)应用数学专业,1965年7月毕业分配七机部第一研究院(今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12所工作,1971年至1973年作为华罗庚的助手参与全国优选法、统筹法的推广工作。

简介

1975年调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第708研究所工作。1987年参与组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先后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常委、信息开发中心主任。1994年参与组建航天质量认证中心,并任副主任。在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和民进中央政法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的15年间,他被监察部聘请为第一批特邀监察员,在反腐倡廉参政议政方面尽心竭力。他关心家乡的发展,为“质量兴市”献计献策。

其他信息

长期以来,他主要从事航天工程质量可靠性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解决多项工艺、技术难题,多次获奖。他是我国优化设计领域研究与推广的最早倡导者与推动者。上世纪70年代,他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推广优化技术的建议,得到部领导的支持,并成立了“优化设计研究推广小组”,取得多项成果,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1979年,他和我国著名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专家顾基发合作发表了国内第一篇“多目标决策与应用”论文,获得好评。上世纪80年代,他参与了中国质量协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组织的课题研究和推广工作,担任全国“质量否决权”、“质量责任制”课题组组长,还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一本书《质量否决权理论·方法·实践》,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他还是我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催生者,也是组织者之一。

在解决航天工程实际问题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目标决策优序法、广义优序法和对话式虚拟目标法,在有关刊物发表以来,已被广泛应用和引用,还被大学编入教科书。虚拟目标法还被国外有关杂志作为引入文献。他的部分应用成果作为案例收集入《优化试验》、《正交设计与多指标分析》等著作中。1989年,国外刊物在介绍多目标决策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的10名中国学者中,金良超名列其中。1991年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授予先进质量工作者,2002年被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