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里珠(英语:Baily's beads,又译贝里珠)是日食(特别是全食与环食)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当月球“掠过”太阳时,崎岖的月球边缘的地形让阳光在某些地方通过,其他地方却不行。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在1836年第一次注意与发现这种现象,并给了正确解释的英国天文学家弗朗西斯·贝利。
简介
倍里珠亦称“钻石环”,是在日全食即将开始或结束时,太阳圆面被月球圆面遮住,只留下一圈弯弯的细线,这时往往会出现一串发光的亮点,像是一串晶莹剔透的宝珠。这是由于月球圆面边缘高低不平的山峰把太阳发出的光线切断造成的,英国天文学家倍里(Berrie)于1838 年和1842 年首先描述并研究了这种现象,所以称为倍里珠。
倍里珠是日食时出现的一种亮点现象。在日全食的过程中,当月球即将全部遮没日轮的瞬间,从黑色的月球边缘突然出现一个或数个发光亮点,形似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或者是戒指上的“钻石”。这种“珍珠”的寿命异常短暂,甚至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它还嫌太长,只要月球继续移动一下,这种现象便立即消逝。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月球不是一个光滑的圆球,它的表面山峦起伏、崎岖不平。当月球即将把日轮全部遮没,或是月球即将离开日轮的刹那间,月球边缘总有1 个或数个山谷和凹地成为月轮的缺口,太阳光便能穿过这些小小的缺口射向地球,形成一个或一串发光的亮点。此时,整个太阳均已失去了光辉。唯独这个缺口依然明亮刺目,十分壮观,令人终生不忘。
由于这种亮点很像一串在黑暗的天穹上大放异彩的宝珠,也为了纪念英国天文学家倍里为解释这种现象所作出的贡献,天文学家把这种突如其来、转瞬即逝的奇景叫做“倍里珠”。因为倍利珠只有在食既或生光的一瞬间(约半秒至一秒多左右)才可见到的关系,让日全食变得十分美丽而珍贵。而拍摄倍利珠也是天文摄影爱好者在整个日全食拍摄中的最重要工作之一。除日全食外,在日环食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倍里珠现象。
月球地形因存在着山脉、陨坑、峡谷和其它的地形特征,有相当大的地形起伏(离隙)。从观测月掩星的掠掩,已经准确知道月球边缘不规则的轮廓(从远处看见的月球“边缘”),因此天文学家已经可以知道在日全食(或环食)的时候,那些高山峻岭和山谷会导致倍里珠的出现。虽然,在日全食路径的中心线倍里珠只会短暂的出现几秒钟,但在全食带的本影边缘附近,持续的时间可以长达1至2分钟。而钻石环(diamond 圆环)则是最经典的一幕,是在围绕着月球剪影的明亮圆环中,所留下最亮的一颗倍里珠所形成。
观看倍里珠和钻石环若没有保护眼睛的适当装置和措施是不安全的,因为在这两种现象出现时,光球仍然是看得见的。
影响
倍里珠现象不仅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也在流行文化中留下了印记。科斯马斯·达米安·阿萨姆可能是最早描绘日全食和钻石环的写实画家,他的画作完成于1735年。在现代,倍里珠的现象也被用作视觉效果,如2007年,美国NBC开播的科幻电视剧《超能英雄》就是以倍里珠的现象做为开场画面。此外,1995年,美国UPN开播的科幻电视剧《星际迷航:航海家号》以钻石环的现象做为开场画面,尽管那是在一个虚构的太阳系外行星,从太空中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