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子厚
牛子厚(1866年-1943年),原名牛秉坤,字子厚,祖籍山西太原,是吉林市著名商人,京剧喜连成科班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东北地区首富,其家族在吉林市拥有众多商号,业务遍及东北各主要城镇。牛子厚不仅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还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京剧大师。1943年,牛子厚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后归葬于吉林市。京剧《牛子厚》以其生平为题材,荣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一等奖。
人物经历
演艺经历
牛子厚在1894年至1943年间创办了“喜连成”京剧科班,该科班后来更名为“富连成”,培养了众多京剧大师和表演艺术家,为京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商业经历
牛子厚是“船厂牛家”的第四代传人,家族在吉林市的商业活动始于清乾隆末年,以“源升庆”为基础,发展出众多“升”字号企业。牛子厚在15岁时接管家族企业,将其发展至鼎盛时期。他的商业活动包括投资修械司和“恒茂”火磨等。在二十世纪初,牛子厚逐渐将经营大权移交给他的大儿子牛翰章,自己“退居二线”。
出家经历
11岁出家,13岁还俗。
社会活动
牛子厚乐善好施,曾在北京市八国联军进攻期间设立粥场,施舍粥饭。他的善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被授予“乐善好施”的匾额。
成就贡献
牛子厚的京剧科班“喜连成”培养了众多京剧艺术大师,为中国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业余爱好丰富,包括摄影、园艺、修理钟表等。1934年,家道衰落的牛子厚迁居北京,京剧界名人梅兰芳、萧长华等倡议梨园界给牛先生义演三天,用演出的收入为牛子厚购买了位于北京宣武门外西河沿胡同的一所四合院。
现代京剧《牛子厚》
京剧《牛子厚》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一等奖。该剧以牛子厚创建“喜连成”京剧科班的故事为主线,成功地刻画出一个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情系梨园、智慧耿直、有情有义、沉浮商海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