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密度是矢量,是用来描述电路中某点电流强弱和流动方向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单位面积的电量,方向向量为单位面积相应截面的法向量,指向由正电荷通过此截面的指向确定。电流密度是电流对面积的分摊,电流密度的大小为qnv,方向即为带正电的载流子漂移速度矢量的方向。

电流密度用符号J表示,电流密度J的方向为该点电流的流向,电流密度J的大小定义为通过该点垂直于电流方向单位面积上的电流(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面上的电荷量)。其计算公式为J=I/S(J为电流密度·A/平方米;I为电流·A;S为导电材料的横截面积m²),但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安培每平方毫米这个单位。电流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导电材料的利用率,传输同样大小的电流时,如导电材料的电流密度选用较小值时,则需要增加导电材料的用量,但可减少电能在导电材料上的损耗,如导电材料的电流密度选用较大值时,则可减少导电材料的用量,但电能在导电材料上的损耗将增加。

当电流密度增大时,Cu(111)电极表面上的电化学结晶生长形态从三角棱锥状向六角棱锥状转变,并且,电化学结晶的表面粗糙度随着过电位增大而减小。电流密度小,意味着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放电的金属离子数量少,并且,金属离子优先在凸点放电、还原和生长,所以得到的镀层粗糙度较大。相反,电流密度大则意味着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有大量的金属阳离子在整个阴极表面放电。

简述

电流密度是描述电路中某点电流强弱和流动方向的物理量。它是向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单位面积的电量,方向向量为单位面积相应截面的法向量,指向由正电荷通过此截面的指向确定。导线中不同点上与电流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流过的电流不同,为了描写每点的电流情况,有必要引入一个矢量场—电流密度J,即面电流密度。每点的J的方向定义为该点的正电荷运动方向,J的大小则定义为过点并与J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电流。电路的性能与电流量紧密相关,而电流密度又是由导体的物体尺寸决定。

有时,电流分布在导体表面的一个很薄的区域,将这样的分布电流理想化为电流分布在无厚度的几何表面内,并称为面电流密度,记做Js,方向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单位公式

电流密度的常用单位为:安培每平方米,记作。它在物理中一般用J表示。

计算公式:

式中,I和J都是描写电流的物理量,I是标量,描写一个面的电流情况,J是矢量场,描写每点的电流情况,S为电流经过的截面面积。

电流密度时常可以近似为与电场成正比,方程表达为:

其中,E 是电场,J 是电流密度,σ是电导率,是电阻率倒数

电阻公式为: ;其中,R 是电阻,L是物体长度,S是物体的截面面积,ρ是电阻率。

由电阻公式可知,一个均匀截面的物体的电阻与电阻率和导体长度成正比,与截面面积成反比。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 V等于电流 I乘以电阻,即

所以,。

注意到在物体内,电场与电压的关系为,

所以,

电导率电阻率倒数, 。电流密度与电场的关系为:。

重要性质

对于电力系统电子系统的设计而言,电流密度是很重要的。电路的性能与电流量紧密相关,而电流密度又是由导体的物体尺寸决定。例如,随着集成电路的尺寸越变越小,虽然较小的元件需要的电流也较小,为了要达到芯片内含的元件数量密度增高的目标,电流密度会趋向于增高。

在高频频域,由于趋肤效应,传导区域会更加局限于表面附近,因而促使电流密度增高。

电流密度过高会产生不理想的后果。大多数电导体电阻是有限的正值,会以热能的形式消散功率。为了要避免电导体因过热而被熔化或发生燃烧,并且防止绝缘材料遭到损坏,电流密度必须维持在过高值以下。假若电流密度过高,材料与材料之间的互连部分会开始移动,这现象称为电迁徙。在超导体里,过高的电流密度会产生很强的磁场,这会使得超导体自发地丧失超导性质。

对于电流密度所做的分析和观察,可以用来探测固体内在的物理性质,包括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等。在这科学领域,材料学家已经研究发展出一套非常详尽的理论形式论,来解释很多机要的实验观察。

安培力定律描述电流密度与磁场之间的关系。电流密度是安培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变压器设计中,不同铁心大小,不同温升,不同的压降要求,不同的散热条件电流密度都会不同,不能认为多大的线径允许多大的电流密度是一个定值,

电流密度是一种度量,以向量的形式定义,其方向是单位面积相应截面的法向量,其大小是单位截面面积的电流。国际单位制中,电流密度的单位是:安培/平方米。

参考资料

没有人比我更懂电流,今天带你重新认识电流.中科院物理所.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