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短体小沙丁鱼

短体小沙丁鱼

短体小沙丁鱼(学名:Sardinella brachysoma)是科小沙丁鱼属的一种动物,栖息深度可达80米,体长可达37.3公分,栖息在沿海海域的洄游性鱼类,成群活动,以浮游生物为食,繁殖期在7-9月。通常用流刺网和虎网捕捞。短体小沙丁鱼与金色小沙丁鱼亲缘关系较近。依据分子进化速率推测4种小沙丁鱼发生分歧的时间约为800万年到1300万年前的中新世中、晚期,略早于其他鱼类。

形态特征

背鳍18—19;臀鳍19—21;胸鳍15;腹鳍8。纵列鳞42—44,横列鳞12。鳃耙30—36+56—59。体长为体高的2.82—3.17倍,为头长的4.0—4.2倍。头长为吻长的3.6—3.7倍,为眼径的3.3—3.6倍,为眼间隔的4.1—4.3倍。

体长椭圆形,侧扁稍高。背,腹缘浅弧形。头中等大,头顶平坦光滑。吻短,吻长小于眼径。眼中等大,除瞳孔外大部分被脂眼睑覆盖。鼻孔每侧2个,位近吻端。口前位,下颌稍长于上颌,上颌后伸达眼前部下方。上下颌无齿,腭骨和舌上有细齿。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长。

体被薄圆鳞,鳞片沟交搭或连续。腹部具棱鳞18+13—14。尾鳍匕首状大鳞。背鳍中等大,位于体中部稍前方。臀鳍位体后下方,最后2鳍条稍大。胸鳍侧下位。腹鳍始于背鳍第8个鳍条的下方。尾鳍叉形。

背部深绿色,腹部白色。口周围和瞳孔上部虹彩黑色。背鳍淡青褐色,前面1—6鳍条基部黑色,鳍条上部黑色。尾鳍浅黄绿色,末端黑色。胸、腹、臀鳍淡青黄色。

分布范围

短体小沙丁鱼分布于东大西洋区,从直布罗陀海峡安哥拉海域,也分布于西起非洲东岸、东至菲律宾、南起澳大利亚、北至中国厦门、台湾海域。

栖息环境

短体小沙丁鱼为暖水性中上层小型鱼类,体长一般不超过150mm。常栖息于沿海港湾处,数量少。

用途

短体小沙丁鱼是高经济价值的食用鱼,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402bp)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了种间的序列差异。同源基因序列分析显示T、C、A、G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9%、28.2%、23.9%、19.0%,其中A+T含量高于G+C含量,与其他鱼类同源序列碱基特点相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