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先刚

先刚

先刚(1973年12月30日-),中国哲学家,出生于泸州市。他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教授。2013年,先刚出版了新译本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该译本语言平实,行文流畅,被认为是迄今为止相对完美的中文译本。

人物简介

先刚,教授,哲学博士(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 2004)。

学术经历

1992年9月至1993年7月:北京大学-石家庄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军政训练,获得预备役军官资格。

1993年9月至2000年3月: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学位。本科导师:姚卫群;硕士导师:韩水法;其他老师:朱德生靳希平赵敦华、尚新建、陈鼓应、李中华、王博、王东、陈少峰等。

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同时在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学习。

2000年3月至2004年12月31日:图宾根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Dr. phil.)。博士导师:Manfred Frank;其他老师:Anton Friedrich Koch, Thomas Alexander Szlezák, Reiner Wimmer, Eberhard Jüngel, Johannes Brachtendorf, Andreas Schmidt.

2005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2007年1月任讲师,2007年8月任副教授,2014年8月起任教授。

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作为“亚历山大·冯·洪堡学者”在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从事访问研究,邀请方及合作者:Jens Halfwassen。

研究领域

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史。

成果目录

一、专著

3)先刚《柏拉图的本原学说:基于未成文学说和对话录的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2014。

2)先刚《永恒与时间——谢林哲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丛书),2008。

1)Gang Xian, Schellings Idee der Weltalterphilosophie und seine Lehre von der Zeit. Hamburg: Verlag Dr. Kovac, 2005. (BOETHIANA: Forschungsergebnisse zur 哲学, Bd. 66)

二、译著

6)特拉克尔《特拉克尔诗集》(新版),先刚译,商务印书馆,2014。

5)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先刚译,人民出版社,2013。

4)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塔楼之诗》,先刚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特拉克尔《特拉克尔诗集》,先刚译,同济大学,2004。

2)曼弗雷德·弗兰克《理解的界限》,先刚译,华夏出版社,2003。

1)曼弗雷德·弗兰克《个体的不可消逝性》,先刚译,华夏出版社,2000。

三、论文

19)《施莱格尔的浪漫式柏拉图诠释及其相关问题》,载于《北大德国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09。

18)《谢林论“神秘学”》,载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2014.05。

17)《柏拉图与“智慧”》,载于《学术月刊》2014年第2期,2014.0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哲学》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

16)《柏拉图哲学中的“混合”问题》,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013.07。

15)《试析柏拉图的“辩证法”概念》,载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2013.0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文摘卡》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哲学》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14)《德国浪漫派的“哲学观”》,载于《学术月刊》2012年第2期,2012.0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哲学》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

13)《黑格尔和谢林论中国在“普遍历史”中的地位》,载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2011.07。

12)《柏拉图作为真诗人》,载于《世界哲学》2011年第2期,2011.03。

11)《“哲学是一种乡愁”——诺瓦利斯的浪漫哲学理想》,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39期,2010.11。

10)《谢林哲学中的“流溢”观念》,载于《哲学门》第十一卷第1册,2010.08。

9)《书写与口传的张力——柏拉图哲学的独特表达方式》,载于《学术月刊》2010年第7期,2010.07。(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哲学》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8)《谢林的“世界时代哲学”构想及其演进》,载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2010.05。(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哲学》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

7)《谢林论 人类自由的本质》,载于《哲学门》,第十卷第1册,2009.09。(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哲学》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6)《国外柏拉图研究中关于“图宾根学派”的争论》,载于《世界哲学》2009年第5期,2009.09。(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哲学》 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期转载)

5)《披着谎言外衣的真理——论叔本华的宗教哲学思想》,载于《德国哲学》2007 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09。

4)《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载于《哲学门》第八卷第1册,2007.09。

3)《哲学与宗教的永恒同盟——论谢林的宗教哲学思想》,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3期。

2)《席勒的自由哲学及其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定位》,载于《北大德国研究》第一卷(2005年)。

1)《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哲学门》2004年第一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