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的故事》,玛拉沁夫等著,直循等译,本书收入了3篇短篇小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藏族生活风貌及蒙藏民族关系。

图书简介

《活佛的故事》,本书收入《活佛的故事》、《转经路上》、《朝佛》等3篇短篇小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藏族生活风貌及蒙藏民族关系。

作品获奖

玛拉沁夫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活佛的故事》获得了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图书简评

玛拉沁夫的《活佛的故事》不仅具有批判的光彩,更有政治讽喻的深刻内涵。主人公由活脱伶俐的儿童入寺受戒,一下变成为威严的活佛,又由活佛最终破戒入俗。小说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告诉人们神是人自己造出来的。“人世间,原本是没有神的。人们为了寻求寄托,便创造出一个神来。而被人们创造成为神的那个人,在人们虔诚地膜拜下,起初朦朦胧胧觉得自己好像是个神,久而久之,便认定自己就是神,摆出神的架势,于是人们就膜拜的越发虔诚,信仰的越发狂热,岂不是被神戏弄了?人们创造神,是对被创造成为神的那个人的戏弄;而被创造成为神的那个人,也摆出一副神的架势,戏弄那些把他创造为神的人们。千百年来,人们就是在这种互相戏弄中度过的。那些年代对于我们,对于历史,都属荒诞无稽。”

作者简介

玛拉沁夫蒙古族人,1930年8月7日生于辽宁省吐默特旗黑城子镇村一个贫苦牧民家庭。从小挨饿受冻,大哥给王爷当奴隶挣钱供他上学。他聪明好学,小学未毕业就以优异成绩考入通辽市的开鲁中学,但学的是蒙文。1945年冬15岁参加八路军,奔走于热辽千里雪原。1947年到乌兰浩特市,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后的斗争和1947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后随军到沈阳市。参加革命后努力学习汉文,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对文学产生了兴趣。1946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工团当创作员时即写过歌词、通讯、小演唱之类的作品。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参加工作组去科尔沁草原做群众工作,创作了第一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发表在1952年1月号《人民文学》上。小说发表后他被调到中央电影剧本创作所,与张海默、达木林合作,将小说改编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1952年秋到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受到丁玲、艾青赵树理等人的指导。1954年春从北京市返回内蒙古自治区深入生活,在察哈尔盟明太旗里任旗委宣传部长,并开始创作酝酿两年多的长篇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1957年出版,引起较大反响。1963年小说修改再版时易名为《茫茫的草原》,但只完成了上部。1956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副主席。作品除长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外,还有短篇小说和散文。“文革”开始后被定为内蒙古文艺界第二号“阶级敌人”受到残酷迫害。在逆境中他通读了《资本论》、《鲁迅全集》等。平反后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等职。1980年完成《茫茫的草原》下部,短篇小说《活佛的故事》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5月调到北京市,长期担任《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90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