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n ation House
基本信息
姓名:徐树建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年11月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从事学科领域:
一级学科:地理学 二级学科:自然地理学
研究方向:(1)地貌与环境(2)沉积物粒度与环境变化
荣誉称号和社会兼职:2008年第三届临沂青年科技奖
研究过程
一、个人简历
1985.07-1989.08,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
1998.08-2000.07,山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1.07-2005.12,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后在中科院寒旱所做博士后合作研究。
1990.07-1996.03,临沂大学地理系,讲师;
2006.09-2009.08,临沂师范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
2009.09-至今,临沂师范学院化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2012.8,作品《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出版
二、教学工作情况
(一)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课程《自然地理学》、《环境地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世界地理》、《自然灾害学概论》,研究生课程《现代自然地理》。
(二)主持和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与效益分析 2007-2009 学校教育管理项目 主持
三、科研工作情况
(一)学术成就概述
先后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以及临沂大学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研究。从事大型分析仪器激光粒度仪的使用与维护工作。先后在《土壤学报》、《沉积学报》、《干旱区地理》、《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中国沙漠》、《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中国科技论坛》、《农村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在IGARSS第25届年会发表论文1篇,被EI收录,在《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SCI)发表论文一篇,该论文首次建立了砂含量与腾格里沙漠南缘距离的数学模型,通过沙漠边缘冰沟剖面粒度的研究并结合光释光年代定量地反演腾格里沙漠边界进退的历史,填补了该区研究的空白。后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师从王涛研究员进行博士后研究,现已出站。研究方向为地貌过程与沙漠化研究。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临沂市社科基金各一项。
(二)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山东地区晚第四纪风尘堆积的物质来源研究”73万元
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地区风成沉积物特征及环境意义”(Y2007E10)5.5万元,首位
(三)获奖科技成果
1. 2008年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东北缘水系演化与环境变化研究”(2008-Z2-008-R5),第五位;
2. 2006年临沂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首位;
3. 2008获临沂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
(四)科研论文
1. Xu Shujian, pan Baotian,Gao Hongshan, Cao Guangjie, Su Huai. Changes in Sand Fractions of Binggou Section and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the Tengger Desert During 50-30ka. 地球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07, 32(3): 475-480.
2. Xu Shujian, pan Baotian. Changes in Sand Content of Loess along a Transect of Western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the Tengger Desert Variations,25th Anniversary(EI), IGARSS, 2005,volume VIII: 5340-5342.
3. 徐树建, 潘保田,高红山,王均平, 管清玉, 胡春生。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黄土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意义. 土壤学报, 2006,43 (2):183-189.
4. 徐树建, 潘保田, 陈莹莹, 胡春生. 陇西盆地晚更新世风成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对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25(3): 145-150.
5. 徐树建, 潘保田, 张慧, 李琼. 末次冰期旋回风成沉积物图解法与矩值法粒度参数的对比. 干旱区地理, 2005,28(2): 194-198.
6. 徐树建, 潘保田, 李琼, 高红山, 王均平, 胡春生. 陇西盆地末次冰期黄土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沉积学报, 2005,23(4): 702-708.
7. 徐树建. 风成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指标的提取及意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21(3): 95-98.
8. 徐树建. 激光粒度仪测量风成堆积物粒度的实验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14(2): 209-212.
9. 徐树建, 潘保田, 胡春生, 高红山. 香山北麓末次冰期风成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变化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13(2): 4-6.
10.徐树建,王涛 蓬莱黄土剖面光释光年代学及其沉积特征研究. 中国沙漠, 2011, 32(2): 295-301.
11. Xu Shujian, Zhao Min. Study on the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at Penglai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ir Climatic Implications. I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nference of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iveness Call of Paper from 2009 AGM, by Zhang Henry, Shen Hongyuan. China:Aussino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2009, 474-478 (ISTP).
12. Xu Shujian. Primary Research on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lication of Loess at Changyi, Shandong Province. In: Proceeding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u0026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u0026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by Zhang Henry, Yu Xingxiu. China: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2010, 96-100. (ISTP).
13.徐树建. 山东庙岛群岛黄土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海洋科学, 2008, 32 (12) : 60-63.
14.徐树建. 山东地区黄土沉积特征与环境意义及其与黄土高原的对比. 生态环境学报, 2010,19 (5) : 1197-1201.
15.管清玉, 潘保田,徐树建, 邬光剑, 李娜, 赵明,徐先英, 潘俊斌. 腾格里沙漠南部(河西走廊东段)沙尘暴代用指标初探. 自然科学进展, 2009,19 (1) :69-74.
16. pan, B.T., Li, N., Li, Q., Hu,*Guan, Q.Y Z.B., Gao, H.S.,Xu, S.J.,Wang, Y., An indicator of sand storms in the south of the Tengger Desert. Theoretical and Appliedclimatology, 2010, DOI: 10.1007/s00704-010-0252-4.
四、其他情况
1. 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访问;
2. 2009年7月,参加北京大学“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究生暑期学校;
3. 2009年8月,参加南京大学“庐山地理系野外实习教师培训班”;
4. 2011年11月,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参考资料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豆瓣读书.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