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破坏性三角洲

破坏性三角洲

破坏性三角洲是指在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潮汐和波浪的作用超过了河流本身的力量,导致海岸水流活动频繁,海水能量大于或等于河流带来的泥沙能量,从而对河口三角洲的堆积体产生显著的加工、破坏和改造。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三角洲被称为破坏性三角洲,其特征包括形成时间短、面积较小,形状可能呈现鸟嘴状或港湾状。

形成条件

破坏性三角洲主要发生在海洋三角洲中,尤其是中小型河流入海处的海侵区域。这些地区的潮汐和波浪作用较为明显,能够有效地影响和改变三角洲的形态。

对比

与之相对的是建设性三角洲,它是在河流堆积期形成的,此时河流作用占主导地位,泥沙在河口区的堆积速度快于波浪的改造速度。建设性三角洲的特点是生长迅速、沉积层深厚、面积广大、向内陆方向突出,且通常呈现出鸟足状或朵状的外形。这类三角洲常见于湖泊环境中,而在海洋三角洲中,大型河流入海口则更多地发育出建设性三角洲。

参考资料

破坏性三角洲沉积.OPENGMS.2024-10-25

[科普中国]-潮控三角洲.科普中国网.2024-10-25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新浪博客.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