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族指选择不结婚的人群,他们由于一些原因不想进入婚姻状态而保持个人生活。人们“不婚”的原因较为多样,通常分主动选择不婚和被动选择不婚两类。在当下社会,经济条件较好、有一定学识而且选择不婚的人群占有较大的比重,他们大多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注重个人生活品质,提倡自由主义。“不婚”成为现今社会新人类、新生活方式的一个“时髦”标志,这种“时髦”的生活形式在法国日本等国家发展得尤为明显。

族群现状

国内情况

一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单身人群日渐庞大:1982年,中国的单身户是174万户,到了1990年,有800多万人没有婚配;1990年前后,北京的单身男女在20万以上,而现在仅南京市这个数字就达到了40万,北京和上海市两地已经冲破百万之众。另有一组上海人口情报研究中心关于沪市婚姻的演化数据:1980年结婚人数为18万对;1990年是12万对;1997年是10万对。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数据还是在婚龄人口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出现的。

据民政部发布的信息,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而且,不同地区的结婚推迟现象各不相同。结婚率最低的5个省市分别是上海市浙江省天津市江西省山东省,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为贵州省、安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河南省。专家认为,结婚率下降的一个原因是选择不结婚的人群比例在上升。晚婚甚至"不婚"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已经不再把"结婚生子"看成是人生必经的历程。

国外情况

在更追求个体的欧洲,不结婚已经被称为“软革命”,法国社会对于“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大多持宽容态度,因为“结婚不会带来任何东西,也不会拿走任何东西”。

在日本,已经因为结婚率迅速下降而严重影响到人口增长。

原因剖析

年轻人选择不婚,从个体角度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受到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影响,对婚姻乃至爱情态度悲观。心理学上认为有一类人属于“情感冷漠者”,但这种心态未必是天生的,可能和早年压抑、混乱、不幸的成长环境有关。

其二,一些人面对婚姻,认为自身条件不足,对他们而言,不婚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其三,一些有明确观念、个性解放的年轻人,他们选择不婚,可能是综合了多种因素,但主要还是坚持了独立的思想和价值判断,不愿意成为传统观念的束缚者。在青年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当下,出现这样一批坚定而独立的“不婚族”并不令人意外。部分青年过于重视对个人价值感的追求,注重自我的情感认知、心理体验、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不仅个性鲜明,而且自我意识凸显,独立性更强。

现象解读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不婚渐成为常态确实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婚姻从一种普世的价值已经变成了纯粹个体的选择,我们习惯了以“家”的概念来面对社会,以后家族主义下降,而与现代化随之而来的个人主义迅速上升。

其实,不婚不等于没爱,不婚女性也应有自己的生育权。在没有给婚姻制度找到更好办法的时候,似乎越来越多人选择同居来规避婚姻的“麻烦”,尽量享受简单生活,彼此经济独立,你情我愿,没有法令约束,却更代表自己忠于感情的选择。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主动选择,中国的不婚族队伍逐渐扩大。尽管目前还没有形成社会问题,但迟早会对婚姻传统、法律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等提出严峻的挑战。

参考资料

竟然高达33万元!研究显示:中国结婚平均花费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多【附中国婚恋市场现状分析】.今日头条.2024-08-10

“假性不婚族”:你可以更勇敢追求幸福.今日头条.2024-08-10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不婚族为何越来越庞大?.凤凰网河南.2023-11-28

新媒:“不婚族”在中国与日俱增,为何女性居多?.搜狐.2024-03-22

青年婚恋意愿调查:面对婚姻,年轻人在忧虑什么?.央视网.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