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至善社

至善社

至善社,亦称崇知社、良知社或恩德社,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首个民族主义政治团体。该社团的创立标志着印尼近代民族觉醒运动的开端。

历史沿革

至善社成立于20世纪初,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发起。这些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教育来振兴民族文化。1908年5月20日,爪哇退休医生W.S.胡索多在雅加达医科学校学生的帮助下,建立了这个组织。最初,至善社主要关注文化和教育领域,旨在恢复爪哇地区的传统文化,并推动教育、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他们尤其重视保护人民的尊严。至善社的成员包括年轻的学生、爪哇贵族以及政府文职人员。到了1909年底,该社团已经拥有了40个分会,会员数量达到1万人,并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成为合法团体。然而,随着1912年伊斯兰教联盟等更具政治色彩的组织出现,至善社的一些激进成员选择退出,导致其影响力有所减弱。

政治转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善社改变了最初的非政治性立场,开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他们主张组建印尼民兵,并支持伊斯兰联盟提出的参与地方政治的要求。1917年,至善社提出了在印度尼西亚建立议会制度的建议,并与其他组织共同成立了全国委员会,试图在即将到来的国民议会选举中采取一致行动。此外,至善社还扩展了其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爪哇地区,而是向外岛拓展影响。到1919年,会员人数已增至2万人。

合作与合并

1927年,至善社与民族党等组织合作,成立了印尼民族政治团体协商委员会,即印尼民族政党联盟。这一举措表明了至善社对更广泛的政治合作的兴趣。1935年,至善社最终与印尼人民联盟合并,形成了大印度尼西亚党。为了纪念至善社的历史贡献,印度尼西亚人民将至善社成立的日子定为“民族复兴节”,也被称为“民族觉醒日”。

社会影响

至善社作为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运动的先驱,不仅在其成立之初就吸引了众多成员,而且在后来的政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经历了成员流失和影响力的波动,至善社仍然坚持其原则,并不断适应新的政治环境。至善社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印度尼西亚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国家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资料

至善社的社团文化.共青团东南大学委员会.2024-10-30

至善社.中国知网.2024-10-30

四川大学自力社、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至善社联合开展扬帆起航保研出国经验分享会.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