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润福
申润福,出生于1758年,祖籍高灵,字笠父,号蕙园,朝鲜画家。作品有《蕙园传神帖》《月下情人》《美人图》等。
申润福从小习画,初受父亲、金弘道、金得臣画风影响,后独创画风。申润福曾是图画署的画员,后因创作低俗画被当时上流阶层视为“低俗”的风俗画而遭到图画署的驱逐。申润福擅长山水画和肖像画,特别是以处理男女之间的浪漫和感情的民间绘画而闻名。在朝鲜时代后期画过《美印堂》《丹奥道》和《善游堂》等作品。
18世纪朝鲜半岛风俗画发展兴盛,金弘道、申润福、金得臣并称为朝鲜“三大风俗画家”。申润福与金弘道是朝鲜王朝后期民间绘画的先驱,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代表画家。
生平经历
申润福出生于1758年(英祖34年)。申润福的父亲汉枰是当时有名的画员画家,申润福从小习画,初受父亲、金弘道、金得臣画风影响,后独创画风。喜画风俗画、女俗画、春意画等。申润福除了风俗画,还擅长山水画和翎毛画,以山水画中金弘道的影响为基础。
申润福曾是图画署的画员,作为宫廷画家是要按照上流阶层的要求作画的,而申润福却因为创作低俗画被当时上流阶层视为“低俗”的风俗画而遭到图画署的驱逐,从此被上流社会排挤。
申润福的《蕙园传神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1931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朝鲜名画展览会上,同时展出的还有其它一些作品。1932年,它再次出现在朝鲜美术馆举办的古书画珍藏品展上。1936年,该作品终于在历经曲折后回到韩国,但即使解放(1945)后也始终处于冬眠状态,直到在国外引起重视后,情况才发生改变。1970年,申润福的风俗画在韩国发行的名画系列邮票中才得以首次亮相,1986年,他在朝鲜(北韩)获得了高度的评价。
申润福一生作画80多幅,至今却只有这30幅和朝鲜时代妓生肖像画《美人图》、妓生生活图《女俗图帖》以及风俗山水画等少数作品流传下来。
代表作品
藏于首尔涧松美术馆的《蕙园风俗国帖》是申润福存世的经典之作,创作于1805年至1810年间。画帖共30幅作品,均为水墨或设色纸本(尺寸28.2厘米x35.6厘米)。《蕙园传神帖》30幅风俗画的题目大部分是四个字的,但命名之人不详,无法证明题目是本来有之,还是流失到日本后被命名,又或者得名于返回韩国之后,或者出自吴世昌之笔。目前流传下来的30幅作品的题目如下:《酒肆举杯》《端午风情》《溪边佳话》《漂母逢辱》《井边夜话》《巫女神舞》《嫠妇耽春》《闻钟寻寺》《尼僧迎妓》《路上托钵》《红楼待酒》《游廓争雄》《夜禁冒行》《青楼逍日》《妓房无事》《三秋佳缘》《月下情人》《月夜密会》《少年剪红》《春色满园》《路中相逢》《舟游清江》《年少踏青》《携妓踏枫》《听琴赏莲》《双剑对舞》《赏春野兴》《林下投壶》《纳凉漫兴》《双六三昧》。
作品特色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附有短诗。基于金弘道对山水画的影响,他也留下了具有新颖色彩感的作品。然而,他以韩亮和为中心的处理男女之间的浪漫和感情的民间绘画而闻名。他的民间绘画在题材的选择、捕捉和构图方法、人物表现方法和绘画方法上与金弘道有很大不同。
为了有效地表达男女之间的情绪和浪漫气氛,他喜欢用细腻、流畅的笔触和美丽的色彩。因此,他的民间绘画具有非常精致的感觉和氛围。此外,他的民间绘画通过背景逼真地展示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服饰,生动地传达了朝鲜王朝晚期的生活方式和风格。
他采用的水平构图较多,线条美丽纤细背景处理细腻丰富。他在一本小帖中画了许多很有意思的风俗画,例如《端午风情》,《月下情人》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密和不俗的绘画技巧,充分体现出:术家对现实生活所抱有的唯美而浪漫的人生观。申润福喜欢描绘他那个时代的男女相爱的浪漫情景,如他的《莲塘野游图》。他的风俗画所描写的不是平民百姓,而是上层阶级人物,通常是宴乐嬉游场面。这种对闲适和爱悦情景的描写对那个尊奉儒教的社会里的保守主义者可能是一种置犯。他想通过对土大夫们隐秘生活的满绘批判当时上流社会的板度,因而那样的素材惹来了士大夫的反惠。可是他顾世俗见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措绘当时的社会。申润福的画笔法生动、细腻,色彩鲜明、在主题、构图上不同于金弘道和金得臣等人。他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主题的勇敢性,通过人物和背景的配合渲染总体气氛。
主要作品赏析
申润福的《蕙园传神帖》包含有庶民的主体意识,是具有近代性特点的风俗画。申润福《蕙园传神帖》是真实再现朝鲜时代社会原貌和变化的写实主义绘画。申润福的《蕙园传神帖》通过隐喻和讽刺的手法对庶民风俗进行描写,树立了申润福独特的“传神写实主义”画风。因此,申润福的《蕙园传神帖》即是庶民风俗画,也是韩国绘画史上最具朝鲜时代之美的独一无二的风俗画。在对人们日常行为的描绘中,申润福通过讽刺表现对统治秩序的反抗,从而带来了风俗画的大众性,这与抵抗的文化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一点看,现代抵抗文化运动的民众美术里,他的“传神写实主义”精神超越了时代,作为一种艺术绘画精神传播下去。
申润福的肖像面和风俗画,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服饰风姿,朝鲜王朝后期的生活情态跃然纸上:表面上,把持朝政的官员不遗余力地推广程朱理学思想,但其私生活却是纵情声色,被酒池肉林包围。肖像画《美人图》中的妓生,正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与缩影:身属贱籍,却能歌善舞,具有相当的才艺水准,许多像她一样的姑娘,一边承受着两班费族对其品性的轻视,一边又遭到这群人的恣意爽玩,也许是踏青乐或野游莲塘,也许是纳凉漫兴或泛舟清江,也许是双剑对舞供人观赏,也许是林间树下的投壶与端午秋于的酣畅,一次次雅集,就在纨绔们不加掩饰的色情目光下变了味。
《舟游清江》(以下简称《舟》)描绘了三位上流社会的男士在官妓陪伴下,乘坐一艘由一名男侍者掌舵的篷木头船,聆听横笛手演奏乐曲,游历清江的情境。其中一位手扣在背后并站在船篷下,另两位则更多地被官妓所吸引。这些官妓发型时髦,着装时尚,能歌善舞。其中坐在船右后方的一名官妓,正配合男笛手音乐的节奏,吹笙来增强船上的气氛。当船缓缓驶进一处群山环绕的河段时,另两位男士开始朝官妓靠近。其中一位斜靠在船边,右手托着脸颊,他满足地看着边上正嬉水的官妓。这种人物动态组合和自然随意的描绘在朝鲜时代晚期绘画作品中是史无前例的。靠近笛手的一男士表现出更为大胆的举动,其左管揽着一名官妓的肩,同时其右手提着一支烟管。这种对于进一步可能展开亲密行为的前奏的生动描写是非同寻常的,因为在申润福之前的画家从未描绘过此类有着亲密身体接触的两性。
主要影响
18世纪朝鲜半岛风俗画发展兴盛,金弘道、申润福、金得臣并称为朝鲜“三大风俗画家”。与金弘道是朝鲜王朝后期民间绘画的先驱,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代表画家。
在韩国绘画史中,申润福是朝鲜时代风俗画繁盛时期的中心画家,他擅长运用以往朝代罕见的画法和图像,被尊称为朝鲜时代风俗画的泰斗。
相关事件
从日本归还的画作下落不明
2024年6月,拥有申润福的《死者肖像》的华美未来研究所声称这幅画已经消失,这幅画是申润福于1811年绘制的,在报案过程中,华美未来研究院认为,它是在2019-2020年被盗的,并解释说:“我们一直将卷轴形状的画作存放在一个卷起的泡桐盒中,但在2020年1月,发现这些藏品在清理办公室的过程中丢失了。”
相关影视形象
2008年9月24日播出的历史古装剧《风之画员》,以朝鲜宫廷画室图画署为背景,讲述朝鲜时代天才画家申润福的故事。
2008年11月13日上映的影片《美人图》,讲述了朝鲜史上有名的女扮男装天才画家申润福的故事。
参考资料
197년 만에 일본에서 돌아왔던 신윤복 그림 행방 미스테리 "도난 추정".MBC.2024-06-17
申润福.韩国研究院.2024-06-17
申润福与朝鲜王朝晚期风俗画.中国知网.2024-06-17
朝鲜后期风俗画家申润福及其《蕙园传神帖》.中国知网.2024-06-17
李氏朝鲜风俗画中的士人风趣探究——以申润福《蕙园传神帖》为例.西安美术学院.2024-06-17
风之画员 바람의 화원 (2008).豆瓣电影.2024-06-17
美人图 미인도 (2008).豆瓣电影.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