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料
子料,是和田玉籽料玉料的一种,是从山下玉河中捞取的和田玉玉料。又称“子玉”“河玉”“子儿玉”,是指原生矿玉料经自然风化、剥位等原因,被流水冲刷、搬运到河流中的砂矿玉料,特点是块度较小,呈鹅石状,体态圆润、表面光滑,形状各异。玉质一般较纯净,很少杂质,少裂纹,质量都较好。子料坚硬致密、细腻温润、光泽如脂,古人形容“常如肥物所染”。
有的子料因长期浸泡在含有地下水的土沙中面带有各色的皮子,无论皮色如何都不侵入内部。这种子料的特征是山料所没有的,很珍贵少见。
定义
经过自然的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料。 “子”字所代表的含义广泛而全面,有“种子”、“子女”、“幼小”等意,它没有物性之分。因此,用“子”来表示和田玉籽料卵石料,不仅能够反映卵石玉料外形的特征,更从成因上体现了与山料的因果关系。“子料”是由母体分离出来的玉石,在“遗传”了母体山料质地特性的同时,再经过河流长距离搬运和长期的滚磨、风化磨蚀、流水冲刷浸泡的“孵化”,去粗取精,造就 子料晶莹圆润的独特品质,成为软玉的精华。子料分布于现代或古代河床及河流冲积扇和阶地中,玉石露于地表或埋于地下。子玉的特点是形态为卵石形,一般块度较小,表面光滑,因为经河水长距离和长期的搬运、冲刷、磨蚀,保留了玉石中最为致密坚硬的部分,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内部质量容易把握,材料出成率高。子玉和山料一样有各种颜色和质地,主要产于昆仑山脉水量较大的几条河流,如白玉河、墨玉县和河、叶尔羌河和克里雅河以及这些河流附近的古代河床、河床阶地中。
特征
子料的特征可从外皮、外形、块度、质地、颜色等方面考察。
外皮
有外皮的玉。可称之为璞。外皮是新疆子玉的重要外观特征。外皮有色皮、石皮之分。——皮色指子玉外表带有黄褐色或其他色泽的一层很薄的皮(约厚 1MM),系氧 化所致。皮色有白、黑、秋梨、糖红等许多种。行业中常以子玉外皮的颜色来命名子玉,如白皮 者,称“白皮子玉”;黑皮者,称黑皮子玉,乌鸦色者,称乌鸦皮子玉,似鹿皮色者,称鹿 皮子玉;桂花色者,称“桂花皮子玉”。色如红糖的,称“糖皮”(糖皮者,山流水玉和山 料料玉中也常见),等等。子玉的外皮颜色比较多,人们认识颜色又带有主观感受,因此同类子玉在皮色上略有差 异时,会出现不同的名称,如“烟袋油皮子玉”,它与“秋梨皮子玉”、枣红皮子玉的差别 甚微,仅颜色上深浅不一而已。 ——石皮指白玉的石质围岩外层,去除围岩后才能得玉。
外形
新疆白玉 子料属于冲、洪积型,出自河流的中下游。千万年来由于风化剥蚀,水流冲击,体态光滑,无棱角,外形呈鹅卵状。
块度
子料都是块状。块度一般比较小,“如盘、如斗、如拳、如栗”,份量一般 在几公斤左右,最小者仅小指一般。上百斤的,则属罕见。
质地
细腻紧密,光泽滋润、柔和,微透明,是新疆软玉中的上品。
颜色
以白色为最佳,也有带青、带灰的,但质量要差一些。 ※羊脂白玉的特征 新疆白玉的 子料中,玉色白润,质地致密、纯净,油脂感强,无玉性表现而杂质极少的,称羊脂白玉,其价格十分昂贵。羊脂白玉“白、润、细、柔”,精光内蕴,细腻无暇,体态 滋润,晶莹如脂,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羊脂白玉的矿物颗粒度大小基本均匀,一般为 0.006×0.033~0.001×0.01 毫米。目前,质地特别好的羊脂白玉已不多见,有的玉色闪青,有的玉有性,有的表面不洁净,人们看到或感觉到的质地差异现象,其实都反映玉的缺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