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孝严(1178-1237),字忠可,四川安岳人清流乡人,南宋名臣。嘉定十六年(1223年),曾察视大足石刻并手书“宝顶山”碑。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
人物生平
杜孝严,南宋名臣。
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登第后,杜孝严获授内史省起居郎,负责记录赵扩的言行。
嘉定初(1216年),魏了翁主政遂宁府。嘉定中(1218年),杜孝严以朝廷华文阁(庆元二年置,收藏赵昚作品的机构)待制的身份接替魏了翁知遂宁府。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开禧北伐,和金朝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结果很快遭到失败。因以阻开边之议韩胄,杜孝严出任陇西县郡守,在此期间,他遍游陇西的山水,潜心研究《周易风水》、《辞》,撰写了《文州续记》四卷。
嘉定十六年(1223年),杜孝严和魏了翁结伴从杭州市返乡省亲,途经大足区。酷爱山水,对佛学有很深造诣的杜孝严被石崖上雕造的上万尊佛像深深吸引。赵智凤当即请他在大佛湾石崖上题字。杜孝严在广大宝楼阁图下部挥毫留下了楷书横题“宝顶山”三个大字,署“朝请大夫权尚书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撰杜孝严书”。“宝顶山”三个大字,字径65厘米,铿锵有力被称为难得的书法精品。
个人作品
赵昀(1224年—1264年)时期,官至礼部尚书的杜孝严隐归回到家乡,结交名士,游览清流乡各地。创作了《宝田铭》。
参考资料
杜孝严:成就大足石刻的南宋名臣.凤凰网.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