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台北捷运黄线

台北捷运黄线

台北捷运黄线,又称环状线,是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兴建的一条环状路线,代表色为黄色,代号为Y。全线分为第一阶段、南环段、北环段和东环段。第一阶段于2020年1月31日通车,由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代为营运,于2023年1月31日交回新北捷运公司自行营运,等南环段及北环段通车前2年移回台北市营运。南环段及北环段兴建中,东环段于交通部审议中。该线采用中运量系统,其中十四张站至新北产业园区站为高架路线,其他部分(十四张站以东、新北产业园区站以北)则为地下路线。 乘客可利用环状线直接往返新店、中和、板桥、新庄区等地,不必再经过台北市中心,缩短乘车距离并分散运量,减少台北市中心转乘站的拥挤;并串联台北捷运松山新店线台北捷运橘线、板南线、桃园捷运机场线,另可于板桥站转乘台湾铁路与高铁。环状线是全台湾省首条采用钢轨钢轮的无人驾驶捷运,也是目前唯一有采叠式高架车站与轨道设计的捷运路线,另外新埔民生站与板桥站配合第一阶段的通车,成为目前台湾同捷运系统内唯二设置站外转乘机制的车站,两个车站分别可转乘板南线的新埔站与板桥站,出站后于20分钟内进入另一路线的车站闸门,搭乘里程合并并以最短路径计算、无需花费两段票价。该线第一阶段采用了17组4节编组的中等容量无人驾驶列车,由日立制作所 Rail Italy供应。

概况

本路线预定采用中运量系统,其中十四张站至五股工业区站为高架路线,其他部分(东环段、十四张站东侧、五股工业区站北侧等第二阶段路线)则为地下路线,路线自动物园站起,以地下路线方式依序经过台北市文山区秀明路、木栅路,接着穿越景美溪新北市新店市(大坪林站)后,即转为高架路线,其后再穿越新店溪,经中和区景平路、中山路、板桥市板桥车站,并越过大汉溪至新庄市思源路、五股工业区,路线再转为地下,后经芦洲区徐汇中学站三重区五华路并穿过淡水河,经过台北市士林区中正路,至台北故宫博物院附近转向,穿越鸡南山自强隧道东侧,向南沿敬业三路、乐群二路、瑞光路、新湖一路、健康路、光复南北路至基隆路,续沿辛亥路、新生南路、罗斯福路、思源路,经永福桥旁过新店溪进永和市,于永福桥南侧沿环河东路而行,至福和桥附近,沿永和市成功路一段、二段及中和市成功南路至景平路路口止,路线长约52公里。

历史

工程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五股工业区站—大坪林站,于2009年兴建,预定于2015年12月完工。第二阶段即为其余的地下路线(南环段与北环段),计划于第一阶段通车后才展开兴建作业,预定于2018年通车。

由于路线大部分位于新北市境内,因此大部分的路线规划作业都交由台北县政府进行,县政府原本于2005年1月3日成立‘台北县捷运工程队’,办理招商(采用BOT模式)和施工相关事宜;但在台北县执政权于2005年底轮替后,县政府于2006年4月20日对外召开记者会,宣布放弃BOT模式,改由县政府自办。

2006年7月17日,台北县政府与台北市政府达成协议,将主管机关改为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并报请交通部同意。

2006年11月8日,台湾地区交通事务主管部门同意变更主管机关,新北市、市政府并于2006年11月24日签订县市合作行政契约,由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承接环状线工程;完工后交由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营运。

台北捷运环状线于2007年11月28日起进行前置作业,2008年底主体动工,五股工业区站—大坪林的高架与地下线2015年第一阶段(高架与地下段)通车,2015年第一阶段全线完工通车,由于规划中的南北线计划与环状线于剑南路站衔接,因此捷运局提出将两条路线予以整合的构想:环状线第一阶段列为西环段,第二阶段分属南环段与北环段,南北线并入成为东环段。不过此一提案尚未经政府核定。大坪林—动物园和五股工业区—尖山脚路段预计将于2018年完工通车。未来有可能计划双溪快速公路在大直交流道与双溪交流道间跨过内双溪

环状线第一阶段14站名已经在2008年10月13日正式公布,预计在2015年12月完工。

台北捷运系统环状线第一阶段(五股工业区站—大坪林站)机电系统于2009年3月2日决标,由意大利商安萨尔多公司得标。

基本信息

营运地区  台湾台北市新北市

服务种类 中运量大众捷运系统

路线长度 52公里

路线数 2

车站数 46

主要车站 公馆、六张犁、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剑南路、五股工业区、板桥、大坪林、动物园

车辆基地 南机厂、北机厂、旧宗机厂

营运单位 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台湾地铁/城铁.凤凰网.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