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河马科

河马科

河马科(食虫类:Hippopotamidae)是偶蹄目的一科,现仅存2属2种,即河马与倭河马河马属是陆地上体型第三大的动物,仅次于大象犀牛。河马科的起源尚不明确,但有形态学研究认为其分化自始新世中期出现的石炭兽科。目前发现最早的河马科化石是肯尼亚河马属(Kenyapotamus),生活在1600-800万年前的中新世

特征

它们的头很大,嘴巴很宽,鼻孔位于鼻子的顶部。像猪一样,它们有四个脚趾,但与猪不同的是,所有的脚趾都用于走路。河马是有蹄类动物,尽管与大多数其他此类动物不同,它们没有蹄子,而是在每只脚上使用一块坚韧的结缔组织垫。它们的胃有三个腔室,但它们不是真正的反刍亚目。现存物种皮肤光滑,缺乏皮脂腺和汗腺。门牙和犬齿都很大,像象牙一样,尽管犬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象牙终生生长。犬齿后牙又大又复杂,适合咀嚼构成其饮食的植物物质。

河马科的特征是具有厚实的皮肤,半水生,四肢各有四个趾,具有三室胃。尽管河马与猪有些相似,但其最近的亲缘关系是鲸目河马体长超过3米,肩高1.4米,平均体重在1.5吨至1.9吨之间,部分雄性个体可以达到2吨以上。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巨大,长20~30厘米,重2.5千克;皮较厚,约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

生活习性

河马科主要分布于非洲赤道附近以及南非、东非一带。生活在热带的水草丰盛地区。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40千克左右。水草缺少时,便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或农作物,食物短缺时它们也吃肉。性暴躁、惧冷喜暖。善游泳,可沿着河底潜行5分钟。在交配季节,雄性间时有争斗。妊娠期约8个月,每胎1仔,初生的幼仔重27-54千克。哺乳期1年,4~5岁性成熟,平均寿命30~45年,人工圈养条件下最长可超过60年。

物种保护

河马科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由于自然条件的变更和人类的猎杀,许多地区的河马已经绝迹。

参考资料

倭河马与河马,还傻傻分不清?.今日头条.2024-08-22

倭河马与河马首次“同框”.今日头条.2024-08-22

倭河马:看清楚我可比河马好看多了!.今日头条.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