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蜀道难》是南梁陈间诗人阴铿的诗作。此诗共八句四十字,诗的前两句虽身居高位,但却不畏惧蜀道的艰难险峻;中间四句重点描述了踏足蜀道所要经历的危险状况,不仅有终年不化的积雪,栈道还多次被战火烧毁,再加上道路的曲折,形象地勾勒出行经蜀道的困难,从而在后面两句点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位居高位的王尊却不害怕,颂扬了王尊不畏艰难的精神。

作品原文

蜀道难⑴

王尊⑵奉汉朝,灵关⑶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⑷,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功名可要。

注释译文

注释

⑴《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今存《蜀道难》诗除李白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

⑵王尊:汉朝涿郡人,字子赣。幼年丧父,为人牧羊,后以郡文学官为师,升为县令,又提拔为安定知府,捕东地方豪强张辅等,声威大振,不久再提拔为益州刺史

⑶灵关:剑阁县附近灵官峡。近代有描写修宝成铁路夜走灵官峡》。

⑷九折路:即今四川荥经县西邛山,山路险阻回曲,须九折乃得上,故名九折路。相传,汉朝王阳为益州刺史的时候护送母亲灵枢路过此地,怕出意外,托病辞官。王尊行至这里,听说前刺史王阳畏惧道路的险峻而不敢前进,乃大声吆喝驾马者说:“前进吧,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后人为纪念忠臣王尊,修建了一座“叱驭桥”。

译文

王尊为官尊奉汉朝,

丝毫不惧怕灵官峡的险峻。

高高的岷山上终年积雪不化,

阴森的栈道多次被战火烧毁。

车轮在九转曲折的山路上被摧毁,

一行车骑在七星桥上受阻。

蜀道是如此的艰难险阻,

难道还去要什么功名吗?

作者简介

阴铿南梁陈间诗人。字子坚,生卒年不详。祖籍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其高祖阴袭于晋末随刘宋武帝宋武帝南迁,定居南平市(今湖北荆州),四代后生阴铿。阴铿约在公元540~547年(大同六年至太清元年)期间,为湘东王萧绎法曹行参军侯景之乱时,他曾被叛军擒获,遇救逃免。天嘉陈蒨年号,560~566)年间,曾为始兴王陈伯茂中录事参军。侯安都为征北大将军,于宅中招集文士赋诗,阴铿亦为座上客之一。经过徐陵的推荐,陈文帝即日召见,命作《新成安乐宫诗》,颇受赞赏。累迁招远市将军、晋陵县知府,后为员外散骑常侍,卒。阴铿工五言诗,长于描写山水,风格清新流丽,与何逊相近,世称“阴何”。今仅存诗30多首,有《阴常诗集》。

参考资料

阴铿图文资料来源:常德政府网.www.changde.gov.cn.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