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隙
溶隙是指由可溶岩石,如石盐、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在地下水溶蚀和机械破坏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空隙。这些空隙的大小和分布具有极大的变化范围,从小于毫米的微小溶孔到宽度和高度可达数十至数百米的大溶洞,长度甚至能延伸至几十千米。此外,岩溶作用的发展程度在不同地区也非常不均匀,有些区域的岩溶率高达百分之几十,而在相邻区域则可能完全没有岩溶现象。
形成条件
溶隙及其相关的溶孔主要在虹吸管式循环亚带及深循环带发育,其形态多样,既可以是细缝状也可以是蜂窝状。溶隙的直径通常在数毫米至数厘米之间,但也有一些较大者类似小型溶洞。溶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岩石本身的性质以及构造裂隙的存在情况。在许多情况下,溶隙会被次生方解石填充。
分布特点
溶隙是岩石中最常见且重要的次生孔隙类型之一,它们是由岩石中的可溶性颗粒、基质、胶结物和交代物被溶解后形成的孔隙。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了被溶解改造的各种裂隙。在碎屑岩中,最为普遍且有意义的溶解孔隙存在于颗粒间的空间和胶结物内部。
参考资料
岩土空隙有那些?各种空隙主要形成原因及其特点是什么.百家号.2024-10-23
【地理干货】地质构造基础知识,这篇总结最全面, 高中地理各模块知识常考点总结!够你从高一用到高三.搜狐网.2024-10-23
什么是溶隙、溶孔?.爱问.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