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唯识”是佛教术语,由十大论师之一的难陀提出。他在“四分说”中属于二分派别,提出了相分和见分的概念,并认为相分是由识体变化而成的现象,自身没有实体性质,即相分与见分源自同一种子。这种观点被称为“心实境虚”,因此被后世称为“无相唯识”。

观点阐述

难陀在其理论体系中,强调了识体的重要性,他认为识体是真实存在的,而外在的世界则是由识体的变化所产生的幻象。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参考资料

有相唯识主要是对“所缘缘”的理解.个人图书馆.2024-10-23

试论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理论差异及其实质. 唯识学研究 .2024-10-23

佛教简史:中观与唯识的“空有之争”.百家号.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