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江雪

吴江雪

《吴江雪》是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共4卷20回,成书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作者为佩子。小说以吴媛、江潮和雪婆三位主人公的姓氏命名,讲述了才貌双全的苏州市秀才江潮巧遇官府小姐吴媛,在吴媛奶妈雪婆的帮助下,终于结为夫妻的曲折故事。情节虽不脱佳人才子、离合悲欢之故套,但结构文辞俱佳,尤其是雪婆的形象,新颖别致,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书中描写琐情细故,通真可喜。

内容简介

书叙苏州秀才江渊,中年得子名江潮。潮眉清目秀,资性聪明,尝三易其师。江潮中秀才后,婆母嘱到支磅山大观士处还愿,巧遇富家小姐吴媛。吴媛乃吴洲之女,其父以蓝田县知县辞归,被平远侯献蛟召为幕府而入京。潮、媛相见后相互生情,赠诗而别。江潮别后相思日苦,渐渐成疾。有老妪雪婆,为二人传递消息,又愿为二人作媒,成全好事。两家老夫人皆允之,只待吴洲由京返归再出庚帖。然吴洲将奉命赴边,京中又多显贵求亲,媛恐好事难成,乃将江潮所赠之物送还,赖雪婆从中再次振合。又有丘石公者,素与江潮有隙,欲以媛、潮之恋情加害于潮。先诱潮携妓出游,又作伪情书致吴媛,欲诈其回书以便加害。然皆为二人识破,阴谋无法得衔。丘石公再次赴县首告,反为江潮友设计而害,不果。此时吴洲拟接妻女入京,雪婆乃使江潮扮女装而入吴府。吴夫人见爱,命与小姐同宿。二人同拜天地,同榻面眠。次早二人临别,对泣不止。媛与母、雪婆进京,有令狐公子求婚,吴洲夫妇欲允之。雪婆强争大义,媛以死明志,乃辞,又有献蛟子献赫腾求娶,亦却之。吴氏夫妇恐又生变,使雪婆往苏州市迎婿入京完婚。途经多故,至京。遵吴媛“直待成名,方才婚配”之言,江潮果中探花。婚后江潮夫妻感雪婆之恩,欲以母永事之,并赠以银两衣饰。雪婆固辞,衣旧衣而别,遨游山水云间。

创作背景

据王青平等考证,它既非作于明,也非最早的才子佳人小说,其创作年代当为康熙帝四年(1665)。因序中有云:“……天实弃之,人亦不得而知之,佩蘅子亦不得而求知于人也。知诗文词赋之未能出世也,乃佯狂落魄戏作小说一部,名曰《吴江雪》”故郑振铎以为“大约为科举场中久不得志之士”所作。

人物介绍

雪婆:以穿珠点翠为生。江潮与吴逸珠邂逅相逢时,雪婆恰是见证人,而有意捏合。以其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江、吴两家同意这门亲事。又将江潮男扮女装,引入吴小姐闺中,使两人盟誓终身。其间有一无赖丘石公,原江潮张学友,几番拨乱,破坏其好事,都被雪婆及江潮其他几位好友识破而制止。后平远侯之子闯进吴府,欲行强抢成亲,雪婆急中生智,将丫鬟晓烟假作小姐,使吴小姐躲过劫难,江潮闻假信,误认为小姐身死,痛不欲生,泪尽成血。雪婆携小姐之手书和赠银,激励江潮努力功名。江终取探花,钦赐完婚。江潮与吴小姐深感雪婆之恩,欲以母礼事之。雪婆辞谢,将平日江、吴二人送她的银两衣物等,一并送还。雪婆同情和理解江潮与吴逸珠所萌发的真挚的爱情,无私地帮助和成全他们,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江潮:苏州市大姓江渊之子,聪颖敏捷。因去支硎山进香还愿,与吴逸珠邂逅相逢,一见钟情,互赠定情信物。江潮同学之中有一丘石公,为人无赖,与江潮有隙,伪造江潮写给吴小姐的情书,从中作梗。为雪婆识破。在雪婆帮助下,江潮化妆成青衣女子,混入吴府,与昊小姐同拜天地,私结为夫妻。然两人恪守礼教,决不苟合。后京师兵乱,传闻吴小姐自刎而死,江潮恸哭欲绝,作文以祭之。因伤心过度,病体沉重。后得雪婆报信,知吴小姐未死,才病愈起身,发愤读书。三场过后,高中探花。天子看中,欲将金乡公主许配给他。江潮上疏力奏已聘妻室吴氏,天子钦赐江潮归娶吴小姐。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吴江雪》贯穿全书的是对吴、江二人自由恋爱的讴歌赞颂。作者在描写他们大胆、主动追求婚姻幸福,历经困厄痴心不改,机智、坚决地同恶势力抗争等种种行为时,始终是抱同情、欣赏的态度。连历来充当丑角的媒婆,由于在这部作品中充任才子佳人的“红娘”,也被转为侠肝文胆的正面形象,且专门赋诗赞之:“氤殿畔有良柯,惜玉怜珠计甚多。世人有情宜感念,家家应祀雪媒婆。”至于卷首“训诫”云云,实为当时常见的障眼法、官样文章。

艺术特色

做为白话才子佳人小说的早期作品,《吴江雪》的情节设计颇见近心,为了彰扬江、吴二人的深情;作者在他们成就好事的路上设了一连串的障碍,每每事出意外,波涛迭起,而作者写来井然有序,入情入理。尤可称道的是,他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丘石生与献赫腾两个反面角色,行文中既将其分于前后,又使脉络稍有纠缠,用伏笔、照映之法结成一体。这样处理,情节变化复杂,节奏加快,避免一正一反相对峙的单调结构。人们往往指责才子佳人小说“千部共出一套”,诚然,整体观之,情节结构的模式化一见钟情,郎才女貌,小人作崇。奸谋落空,才子高中,奉旨完婚确是这类作品的一个致命伤.,但这个指责对《吴江雪》却不适用。因为它是模式的创造者,而非趋从者。换言之,这部作品的情节结构成为大后起之作效仿的榜样。

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吴江雪》的主要价值还是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尤其是雪婆。雪婆形象的突出特色是她的侠气。故事刚刚展开时,她的言行尚与寻常撮合的媒婆相差不多。随着江、吴之恋陷入困境,雪婆急人危难、敢作敢当的,品格便逐断显露出来。如看到吴母迟疑不决,而吴父又可能在京城同显贵议亲时,便劝吴母改动家书。吴母不肯,她先是“扯了夫人的手去改”,继而“情极了,跪了下去,叩头不已”。吴母被缠无奈,便骗她已改过了。她佯作相信,乘其不备,暗地擅自改为“已便携允江郎”。又如得知丘石公奸谋后,即劝慰吴嫒,表示“拼我雪婆的老性命,撞死在贼人身上,以报小姐并相公知遇之恩。我辛丑生的,年周花甲,也死得勾了。人生总则一死,为了知己而死,也得个扬名后世。老身之意已决,小姐不要忧他。”斩截之言真可谓掷地有声。

作品评价

现代作家郑振铎:这部小说亦不脱佳人才子,离合悲欢之故套,而结构与文辞都还好。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东吴赤绿山房刊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东吴赤绿山房刊本,198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本,1993年华夏出版社《明清言情小说大观》排印东吴赤绿山房刊本。

图书目录

总序

清闺约法 训子奇方

丘宜公鱼龙目莫辨 江信生猫鼠同眠

江信生童年人泮 陆氏母吩咐进香

吴小姐精通翰墨 雪婆子轻拨春心

江潮还愿结良缘 吴姝进香遇佳偶

佳人有意怜才 才子多情求配

老夫人虚联姻契 小秀才实害相思

良友强为拉份 奸人遂致成仇

小姐密传心事 雪婆巧改家书

江潮看情书 弄儿施巧计

丘石公巧骗份金 江信生透知奸计

巫女有心荐枕 楚襄无意为云

柳婆子归家设计 丘石公伪写情书

吴小姐聪慧辨奸 老雪婆坐衙贼

雪婆走报江郎 侠友义锄贼子

男扮女江生暂会 父从军小姐远行

献赫腾军乐迎亲 李素芳悟禅解脱

吴媛姝示剑守贞 老雪婆强争大义

献平远奉旨求婚 吴参军抗疏回主

彩舆迎婿 寇警抗师

贞女子预识兵机 莽将军错掳艳色

王师败绩 智士扁舟

多情种哭奠招魂 老雪婆远行通信

江潮联捷朝天 圣旨恩荣归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