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是金秀县最大的城镇,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北部。桐木镇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历史悠久。区域面积204.86 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桐木镇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象州县分为八里,桐木属昌化镇里辖。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将清代象州八里分为4个区,桐木划为乐就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撤区称中兴乡,辖12村138甲。
1949年12月,桐木属象州县大乐区中兴乡。
1958年1月,中兴乡改为桐木乡。
1959年3月,改称为桐木公社。
1962年3月,恢复区体制称桐木区。
1966年,改称为桐木公社。
1984年8月,划入金秀瑶族自治县管辖,称桐木镇。
2005年7月,七建乡并入桐木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桐木镇地处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北部,东接金秀镇和三角乡,南连象州县大乐镇,西邻象州县水晶乡,北靠头排镇和柳州市鹿寨县四排镇。区域面积204.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桐木镇地域属丘陵,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东部为泥盆纪碎屑岩,西部以碳酸盐岩(石灰岩)居多。最高点位于皆村架马顶,海拔776米;最低点位于古院村王岗屯,海拔118米。
气候
桐木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20.8℃,1月平均气温12.3°C, 7月平均气温28℃。年均降雨量为1314毫米,年均降水日数为170.2天,年均日照时数1764小时,无霜期年平均为330天,每年寒露风的出现均在10月中旬。
水文
桐木镇境内河道属于珠江源头,主要河流有桐木河,流经仁里、古院、象州县水晶乡,汇入柳江,全长23千米,流域面积180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42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桐木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寒潮、冰冻、冰雹、大风、暴雨、洪水等。如2008年因连降暴雨,大蚕村桥全被冲断。
自然资源
桐木镇境内矿藏资源有铜矿、重晶石、水晶矿及大理石等。矿藏品位高、质量好、埋藏浅。有国家级保护的千年香樟树木林地100多亩。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桐木镇辖城中1个居民委员会,高仁、泰山、桐木、古池、鹿鸣、大蚕、龙庆、仁里、古院、那马、七建、皆村、三友、那安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0个居民小组,27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桐木镇下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桐木街。
人口
2011年末,桐木镇辖区总人口5.2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579人,城镇化率16.26%。另有流动人口4600人。总人口中,男性26639人,占50.48%;女性26133人,占49.52%;14岁以下1905人,占3.61%;15~64岁37944人,占71.90%;65岁以上12923人,占24.49%。2011年,人口出生率12.49‰,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7.59‰。
截至2019年末,桐木镇户籍人口5255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桐木镇财政总收入3629万元,比上年增长20.6%;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营业税和增值税。
2019年,桐木镇有工业企业80个,其中规模以上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0个。
农业
桐木镇有农业耕地面积39283亩,人均0.75亩。2011年末农业总产值3.5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2.65%;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有陶山甘蔗、甘蔗、桑蚕、柑橘、玉米、西瓜、辣椒等。畜牧水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鱼等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73700头,年末存栏25100头;牛饲养量2292头,年末存栏980头;家禽饲养量644000羽,鱼饲养量175000尾。
工业
2011年末,桐木镇工业集中区完成2.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境内企业有41家,职工1200人。2011年,工业总产值6.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6%。
商业
2011年末,桐木镇有商户1480户,是金秀瑶族自治县商户最多、集市贸易总额最大的乡镇。有桐木和七建两个坪场。桐木坪场是方圆百里有名的贸易市场,坪日每天2万人,年成交额达6亿元。
金融
截至2011年,桐木镇辖区内有中国农业银行金秀支行桐木营业所、桐木信用合作社(共4个储蓄网点)、邮政储蓄等3家金融企业。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3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桐木镇有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1715人,专任教师115人;小学14所(下辖13所村校,8所点校),专任教师25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534人,专任教师10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截至2011年,桐木镇教育经费达290.72万元,比上年增长59.95%。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桐木镇有文化站1个,广播电视站1个,业余文艺队35支,文化繁荣。艺术种类主要有桂剧、彩调剧等。
截至2011年末,桐木镇有体育场17个,篮球场48个。民间体育项目有舞狮、拳术、球类、棋类、将军虫、自行车赛等。
截至2011年,桐木镇村村通广播电视,卫星电视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桐木镇有县人民医院分院1所,县瑶医医院1所,镇卫生院2所,计划生育站1所,村卫生室15个,病床220张,个体诊所40个,药店7家,从业人员260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以上。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桐木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58户,1954人次,支出106.95万元,月人均195.7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58户,6579人次,支出220.87万元,月人均62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7人,支出15.73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34人,支出64.5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20人次,共支出35.51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50张;五保村5个,床位60张。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4003人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3%。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桐木镇有邮政网点2个,邮路里程88千米,乡村通邮率100%;电信网点2个,电信电话用户5200户,宽带接入用户1000户,电话网络覆盖全镇所有村屯;有移动分公司营业厅3所,基站8个,用户1.8万户;有联通分公司营业厅2个,1000多用户。移动和联通通讯信号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和社区。
给排水
截至2011年末,桐木镇区有自来水厂2座,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
供电
截至2011年末,桐木镇区拥有35千伏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
廉政建设
桐木镇在廉政建设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强化村级党风廉政的意识,扩大村务公开的范围,丰富反腐倡廉的宣传载体,提高群众反腐倡廉意识,有效推进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获得荣誉
2019年11月21日,桐木镇入选第三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名单。
交通
桐木镇地处交通要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东通桂林市、梧州市,西达柳州市、南宁市,南到象州县、贵港市,有307省道穿境而过。有桐木至头排、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水晶四条二级油路,贯通镇东西南北。城区有东环路和西环路。14个行政村均通四级水泥路。所有自然屯均通屯级公路。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桐木镇因古时境内有很多桐树而得名。
文物古迹
桐木镇境内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
民俗
桐木镇元宵节时“摆圣”。
参考资料
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广西县域经济网.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