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子荠属(学名:Taphrospermum)是十字花科下的一个属,为无毛,分枝不多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由俄罗斯时期植物学家和探险家卡尔·安东·冯·迈耶于1831年设立并命名。
形态特征
沟子荠属的植物叶为单叶,具柄。花腋生或呈总状花序,花小;外轮萼片宽长圆形,内轮萼片卵形,顶端均钝圆,边缘膜质,基部均成囊状;花瓣淡黄色,卵圆形, 顶端微缺,基部具短爪;雄蕊花丝宽,花药近方形,略钝;侧蜜腺环状,中蜜腺小瘤状,二者汇合;雌蕊花柱细而短,柱头小,压扁。短角果圆筒状钻形,略呈四棱状;隔膜柔软,有1个不明显的脉,有时穿孔;果瓣膜质、半透明,有明显中脉与细弱网状脉,基部囊状。种子每室1行,种子大,表面有纵行排列的小点组成的沟纹;种柄宽而短;子叶扁平,背倚胚根。
分布范围
沟子荠属共有2种,1变种,产中亚;中国有1种,1变种,产甘肃省、青海省、新疆及西藏自治区。
下级物种
多年生草本,高4-25厘米,无毛。根粗。茎自基部多分枝,直立,外倾或铺散。叶具柄,柄长2-60毫米,以基生者为最长,向上渐短;叶片长圆形或卵形,少数为宽圆形,长约1.5毫米。花腋生,蕾期紧密成伞房状;花梗长4-7毫米;萼片膜质,黄色,长圆状宽卵形,长1-1.5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钝,近截形,背面隆起;花瓣白色,倒卵形,长1.8-2.25毫米,宽1-1.5毫米。短角果圆筒状钻形,直或稍弯曲,长4-9毫米,宽1.5-2毫米;果瓣基部略成囊状,顶端渐尖,表面有短柱状毛或无毛,花柱明显。种子每室2-4粒。花期6-9月。产甘肃省、青海省、新疆、西藏自治区。生于山坡草甸、路旁,海拔2000-3600米。也分布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