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两亭
宜两亭位于苏州市平江区东北街178号拙政园内,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内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
宜两亭位于六鸳鸯馆东假山上,为一六角攒尖顶暖亭,嫩戗发戗。登亭可见中部,故名宜两亭。亭基座为高60余厘米的砖砌须弥座,坐槛上立栏杆,上设半窗,檐口高度3.32米。整体保存完好,无损坏。拙政园的中园和西园分属两家所有,西园主人堆山筑亭,可以在亭中观赏到中园景色,而中园主人在中花园亦可眺望亭阁。一亭宜两家,添景更添情,传为一段佳话。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与好友元宗简结邻而居,院落中有高大的柳树探出围墙,可为两家共赏。白居易作诗赠元曰: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以此来比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
基本介绍
宜两亭译意:适宜于两家共享春色之亭。
作者:款署“光绪二年(1876)仲冬月吉萼朱煜书于淞水寄垒”。
简析:额名指出此亭借景之妙。亭在假山之上,亭东一带云墙,分隔中、西两部。自亭不但可俯瞰西部的亭台楼阁,还可东眺中部的湖光山色。因取唐自居易《欲与元宗简结邻而居作诗以赠》诗“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句意,“隔墙送过秋千影”,观赏者的眼光尽可突破围墙的局限,尽收隔墙春色于眼底,这是巧借地势,如计成所说的“窗户虚邻”,借外界广大空间之“虚”。我们仿佛看到,墙垣沉睡于春色之中,垂杨飘绿,红杏出墙,梨花送白,亭在觅花寻柳,春色两家共享。
参考资料
宜两亭.本地宝.2024-03-19
宜两亭.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2024-03-19
拙政园.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2024-03-19
宜两亭.江苏不可移动文物.2024-03-19
东大新地标建筑等你来打卡!.东南大学本科招生.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