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1930年3月26日~2016年3月22日),男,汉族,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总体设计专家,曾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歼-10飞机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歼-10之父”。

1946年,宋文骢考进昆明天南中学读高中。在高中读书期间,宋文骢秘密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1949年,宋文骢正式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次年,宋文骢成为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的第一期学员。1951年5月,宋文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3月,宋文骢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8月,宋文骢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校期间参加了“东风-113”研制工作。1960年大学毕业后,宋文骢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六研究院飞机设计研究所,从事飞机设计工作。之后,宋文骢参加了歼-7歼-8歼-9、歼-10飞机等多个飞机型号的研制。在研制战机的30多年中,从方案论证到装备部队,他全过程地担任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两代国家重点歼击机型号的总设计师。2016年3月22日,宋文骢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宋文骢曾获得众多的荣誉和称号,先后获得歼-10飞机研制特等功1次、一等功1次;曾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1年被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授予“航空报国”金奖;2003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获中国一航“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2010年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0年3月26日,宋文骢出生在云南昆明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宋文骢为家中长子,父母为其取小名“泰斗”。5岁时,宋文骢被父亲送到学堂读书。11岁时,为了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宋文骢随全家从昆明市迁回了老家大理白族自治州。回到大理后,宋文骢在由天主教教会办的育成小学读了两年书,毕业后考入大理县中学读初中,后转到云南省立大理中学读书。

1946年9月,宋文骢考进昆明天南中学读高中。在高中读书期间,宋文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思想,秘密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云南民主青年同盟”。

参军入伍

1949年7月,宋文骢正式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随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区纵队的一名侦察员。1950年1月,宋文骢在云南军区情报处任谍报组长。同年8月,宋文骢来到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报到,成为新组建的航校第一期学员。1951年5月,宋文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空九师二十七团机械师、机械长,获得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53年3月,宋文骢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8月,宋文骢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空军工程系飞机、发动机专业学员,学习期间获得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并当选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在校期间参加了“东风113”研制工作并任总体组组长。

设计飞机

1958年,中国“东风113”飞机研制刚起步,还是大三学生的宋文骢便参加了这个项目,担任该型飞机总体设计组组长。1960年7月,宋文骢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六研究院飞机设计研究所,从事飞机设计工作。1962至1964年间,宋文骢带领战术、布局专业组对新机方案进行了20多种不同平面形状和参数组合的设计研究,最终将重点聚焦于两种正常式布局方案,即单发动机方案和双发动机方案。1964年,宋文骢立主的双发动机方案获得批准,此方案成为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超声速歼击机——歼-8飞机研制成功的关键因素。

1970年,宋文骢奉命随新型飞机研制团队转战成都市,投入新型飞机研制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组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立后,宋文骢历任技术科科长、总体气动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等行政职务。1980年,宋文骢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总设计师,随后任中国“六五”第一个重点项目歼-7C飞机的总设计师。

研发歼-10

1982年2月16日,宋文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新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会上,他阐述的世界歼击机现状、飞机空中格斗能力、鸭式气动布局等新概念,引发了与会专家和部队领导的兴趣。数月后,在第二次新歼方案论证会上,宋文骢介绍了一款新式布局的飞机模型,此模型正是第三代歼击机歼-10的早期形态。此后两年多,经反复论证、研究和评审,新方案被确定为中国新一代战机歼-10的总体方案。随后,歼-10飞机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56岁的宋文骢出任歼-10飞机总设计师。

1984年2月,经过三次新歼选型会和发动机选型会的反复研究,“611”所的鸭式布局方案最终被确定为新歼方案。4月26日,由宋文骢担任总设计师的歼-7C飞机完成首飞。歼-7C的研制成功,使中国跨入能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第二代歼击机的国家行列。5月,国防科工委正式下达关于新歼研制总体单位定点问题的批复,确定新歼研制总体单位为“611”所和“132”厂。6月,北京再次召开新歼方案论证会,宋文骢作方案汇报,并和空军最后商定了新歼的重要指标,审查确定了新歼的初步设计。

1985年,宋文骢主持组建了中国首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填补了数字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在中国研究领域的空白。完成了中国从未设计过的腹部进气道、中国独一无二的水泡式座舱,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和中国第一个高度综合化航电航空武器系统动态模拟综合试验台设计等。1989年7月,宋文骢在厂所结合时任航空工业成飞常务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1998年3月23日,歼-10战斗机飞机首飞成功,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在歼-10飞机首飞完成后,宋文骢特意将自己的生日改为了3月23日。

1989年7月,宋文骢在厂所结合时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2001年8月,宋文骢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工程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该论文描述了对中国新一代战机的设想,并提出了一种“未来战斗机”的设计方案。该论文中提到的“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成为奠定歼-20的基础。2003年3月10日,歼-10战斗机飞机正式交付中国空军。同年,宋文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4月13日,歼10飞机最终通过国家航定委的设计定型审查。同年7月,宋文骢出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

2006年10月30日,在珠海市举办的第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上,宋文骢获得终身奉献奖。2010年2月10日,“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宋文骢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6年3月22日13时10分,宋文骢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86岁。当月26日上午10点,宋文骢的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

主要成果

战机研制

宋文骢从事航空事业半个多世纪,参加过东风113号、歼-7歼-8歼-9、歼-10飞机等多个飞机型号的研制。在研制战机的30多年中,从方案论证到装备部队,他全过程地担任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两代国家重点歼击机型号的总设计师。其中,歼-10战斗机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制,并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性能、全天候第三代歼击机,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自行研制并大量列装第三代喷气式歼击机的国家。随着歼-10的研制定型和装备部队,中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

70年代宋文骢主持对歼-9飞机鸭式布局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分析和风洞试验,研究了鸭翼和机翼近踞耦合、气动特性参数选择等关键技术,静不安定飞机的总体设计关键技术,证明了放宽静安定度的鸭式布局飞机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突出的机动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主持在国内首次开展了拦射火控系统动态模拟试验,研究了鸭式布局飞机在大机动条件下的战术使用方法。这些研究成果为歼-10战斗机飞机研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歼-10战斗机的研制中,宋文骢提出了放宽静安定度、腹部进气的短间距鸭式布局飞机设计方案,确定采用机翼和鸭翼弯扭组合设计和前缘机动襟冀等改善鸭式布局气动性能的措施,并主持进行飞控、航电等系统原理方案设计攻关,完成了歼-10飞机总体方案设计。另外,他还制订了一系列跨行业、跨部门的设计师系统管理文件和程序,制定了各大系统的技术完整性主计划,明确了责任、研制步骤、主要试验项目和工作内容,组织攻克关键技术,实现歼-10飞机先进技术方案。在歼-10飞机的试飞过程中,宋文骢主持了试飞结果分析,故障判断,研究解决措施,提出改进设计要求等项目。

气动布局

20世纪60年代,毕业不久的宋文骢奉调来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这里,他创建了中国飞机设计“战术技术与气动布局”专业并担任组长,成为中国先进新式气动布局设计技术的开拓者。20世纪80年代,宋文骢倡导并组织开展了新型气动布局研究,进行了大量风洞试验、计算分析和总体方案论证工作,为中国新一代歼击机研制做了技术储备。1982年2月,宋文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新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在会上提到世界歼击机现状、飞机空中格斗能力、鸭式气动布局等新概念,引起与会专家和部队领导的兴趣。几个月后,宋文骢在第二次新机方案论证会上介绍了新式布局的飞机模型,这是第三代歼击机歼-10战斗机的雏形。

航空电子系统

1985年,宋文骢主持组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突破了数字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国内研究空白,完成了中国从未设计过的腹部进气道、中国独一无二的水泡式座舱,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和中国第一个高度综合化航电航空武器系统动态模拟综合试验台设计等。之后,航空电子系统组、航空电子系统动态模拟仿真组、机载OFP软件开发组等多个核心专业组逐渐形成。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航空电子专业体系在一航成都所诞生。随后,飞行与品质控制设计试验研究室在一航成都所成立。

主要论文

社会任职

宋文骢先后担任全国武器装备系统工程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歼击机综合仿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四川省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航空科技人才研修中心多学科专家组专家。

人才培养

在宋文骢的培养和带领下,一航成都所培育出了一支掌握了航空先进技术的青年专家队伍,他们是航空科技前沿的航电专家、飞控专家和机械、软件开发优秀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伟是宋文骢的学生。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情感经历

宋文骢与夫人张懿于1962年相识,1965年6月5日登记结婚。宋文骢的妻子眼睛不好,70岁后视力更差了,因此日常煮饭做家务都由宋文骢承担。有时候,他搀扶着夫人,在89号院里散步遛弯。

宋文骢在41岁的时候,他的女儿宋凌出生。宋凌是宋文骢的独女,她从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航天大学毕业后,在中航集团工作。

性格爱好

宋文骢喜欢跳舞、唱歌、网球,尤其喜欢游泳。他在78岁高龄的时候仍坚持每天游泳。年过八旬时,宋文骢还是研究所老年晨泳队的队员,并经常参加所里举行的游泳比赛。宋文骢很少接受媒体采访。2009年,宋文骢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中国中央电视台来采访,他才被迫答应。

人物轶事

永不退休的院士

2003年,宋文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2004年起,他便不再担任总设计师,转而成为中航民用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成都所首席专家。然而,宋文骢依旧每天骑着自行车准时上下班。

初露锋芒的“烤鸭”

1962 年,宋文骢在 601 所总体室布局组工作,当时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薄弱,对米格 - 21 战机都难以掌握,生产使用问题多,且面对美国第二代战机、高空侦查和轰炸机,米格 - 21 无法应对,中国也没有合适发动机。宋文骢小组提出《使用 2 台 815 发动机进行米格 21 飞机改型的初步分析》上报但没得到六院回复。1964 年中央军委下达新机研制任务,米格 21 改型会议召开,面对 “双二” 指标大家发愁,宋文骢那份报告被找出,他拿着连夜赶制的木头模型参会,连漆都来不及刷。被人们笑称为“烤鸭”。介绍设计方案后,歼 - 8 战机迅速立项。

牙医

宋文骢投身飞机研制工作长达数十年,因保密要求,家人并不清楚他的工作内容。有一回,弟弟宋文鸿去看望他,偶然瞧见书柜里有几本医学书,回去后就对家人讲:“哥哥说不定改行当牙医了。” 后来,随着歼 - 10 适度解密,部分报纸和杂志在公开报道中称宋文骢为 “歼 - 10 之父”,家人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几十年他一直在默默为国家研制战斗机。

自创专业的“宋老鬼”

宋文骢主张技术民主,鼓励创新,既是领导又是专家,性格开朗点子多,常被同事们戏称“宋老鬼”。他开创“战术技术与气动布局”专业,自己当组长,专门讨论飞机使用分析等“空军的事情”为后来歼-10战斗机那15分钟的一鸣惊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专业后来更名为“战术性能和工程发展组”成为中国战机设计史上的一大创举。

回敬非议和挑衅

宋文骢所推动的体系改革触及了不少人的利益,有人当面质疑他:“一个型号的研制少则 8 至 10 年,多则 20 年,您都 50 多岁了,这飞机能在您手上定型吗?” 对此,宋文骢回应道:“哈,这问题很有趣。我还能活多久,飞机能否在我手中定型,我无法决定。但可以确定的是,通过这次研制,中国定会成长起一大批现代飞机设计研发人才。只要我们为他们铺好路,即便我不在了也没关系,自会有比我更优秀的人继续这项事业。”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纪念

宋文骢同志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单位及个人以多种形式表示深切哀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打来电话,对宋文骢院士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许其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分别对宋文骢院士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并送花圈。2016年3月26日上午,中航民用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总部及所属单位司旗降半旗表示哀悼。

人物评价

宋文骢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特别和善,与飞行员交流起来特别融洽。虽然他是非常严谨、功勋卓著的工程技术人员,但也有像我们一样充满孩子气的真诚一面。(试飞员徐勇凌 评)

歼-10战斗机这个项目中,宋文骢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激情,甚至是他的生命。宋文骢的功绩不仅仅在歼-10这个项目中,而是创造了一种精神,锻炼了一支队伍,歼-10的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飞跃。(歼-10试飞员张景亭 评)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 评)

五十载春秋风华,二十年丹心铸剑,他的心血和灵魂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共和国的蓝天卫士,熔做了他的体,化作了它的魂。(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杜玉波 评)

参考资料

​宋文骢.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会.2023-12-27

从大理走出的老干部(试刊)——​歼-10之父宋文骢.mp.2024-11-17

今天,缅怀“歼-10之父”宋文骢!.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7

宋文骢.ckcest.2024-11-17

歼10曾大改 外方设计要高价被拒断言中国搞不出.中国新闻网.2024-11-17

“歼10之父”宋文骢生平简介:为多型战机贡献大.环球网.2024-11-17

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逝世.新华网.2024-11-17

科技人物 | 宋文骢 | 他童年经历日军轰炸,年过半百为国研发出歼-10战机.澎湃新闻.2024-11-17

宋文骢院士生平简介.avic.2024-11-17

“歼-10之父”宋文骢院士:倾尽此生付长空.中国军网.2024-11-17

“歼10之父”宋文骢院士去世 享年86岁.xinhuanet.2024-11-17

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逝世.新华网.2016-03-27

回顾歼10之父宋文骢生平:对多型战机贡献巨大.网易.2024-11-17

中文:“歼10之父”宋文骢生平简介:为多型战机贡献大.中国新闻网.2016-03-26

《碧血丹心一一大理红色故事》(十九)宋文骢与歼10的故事.mp.2024-11-17

是他们让J20水到渠成 走近神秘战机研制团队.环球网.2024-11-17

骢马朝天疾.中国军网.2024-11-17

歼20采用世界独创布局 总师讲话透露这4大关键信息|歼20|杨伟|隐身战机.新浪网.2024-11-17

2006年第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新浪网.2024-11-17

第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在珠海举行.中国政府网.2024-11-17

一代飞机一代魂 宋文骢院士告别仪式在京举行.凤凰网.2016-03-27

歼10设计师的大写人生:宋文骢.国务院国资委.2024-11-17

宋文骢.chengnuo114.2024-11-17

宋文骢.何梁何利基金.2016-03-26

中国科学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61人当选平均年龄54.1岁.新华网.2023-12-18

【央广网】中科院新增院士61名 评选特别支持国防与国家安全领域.中国科学院.2023-11-27

杨伟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图).人民网.2023-12-18

宋文骢|战机歼-10首飞这一天,成了他的“生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4-11-17

西云拾贝之◎杰出校友,歼-10之父宋文骢先生​. 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微信公众号.2024-11-17

开明进步的宋氏家族.dushu.2024-11-17

歼10之父宋文骢去世 "他去了离翱翔的飞机最近的地方"【5】.人民网.2024-11-17

“挚友”追忆宋文骢:他把一生献给中国航空事业.四川新闻网.2016-03-27

纪念宋文骢 中国战机自研之路.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11-17

歼-10诞生最关键的十五分钟.科技日报公众号.2024-11-17

一代飞机一代魂 宋文骢院士告别仪式在京举行.凤凰网.2024-11-17

试飞员眼中的宋文骢总师:歼-10首飞激动改生日.人民网.2024-03-31

和“歼十”一同飞入蓝天——追记歼-10之父宋文骢.千龙网.2024-03-31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词(组图).新浪网.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