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乙基铝
三乙基铝(Aluminumtriethyl,TEAL),化学式为C₆H₁₅Al、Al(C₂H₅)₃,分子量为114.16。乙基铝为无色液体,与空气接触时可迅速氧化甚至自燃,遇水时与水发生强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乙烷,且产生大量的热,故三乙基铝通常溶于烃类溶剂中保存,使用时需格外小心。因三乙基铝化学性质活泼,热稳定性差,较难制得其纯品。三乙基铝工业上应用广泛,如三乙基铝和四氯化钛组成的复合催化剂称为卡尔·齐格勒钠塔催化剂,可使乙烯在常压下进行聚合,也能使丙烯进行定向聚合,所以三乙基铝在工业上大量生产,广泛应用。
简介
三乙基铝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熔点。沸点。闪点。密度0.835g/ml。能与苯、二甲苯、汽油混溶。在空气中自燃,与水激烈反应,与醇强烈反应。剧毒。与己烷、庚烷、甲苯、二甲苯可以任意比例相溶。在室温下需在惰性气体中保存。通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能与烯烃发生插入反应,与氟化钠生成配位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羰基、类发生加成反应,水解后生成醇。将铝粉和氢气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反应生成氢化铝,再与乙烯加成反应制得;或用粗倍半乙基氯化铝与钠反应制得。可用于制备叔醇、仲醇和聚烯烃催化剂,也可作为制备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原料、镀铝。纯品可用于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工艺,并可用作火箭燃料。
分子结构
物性数据
1.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霉烂气味。
2.熔点():-52.5
3.沸点( ):194
4.相对密度():0.84
5.饱和蒸气压(kPa):0.53()
7.临界压力(MPa):13.57
8.正辛醇/水分配系数:3.44
9.闪点( ):-53
10.引燃温度( ):<-52
11.溶解性:溶于苯,混溶于饱和烃类。
性质与稳定性
1、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遇水或醇分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乙酰乙酸乙酯氧基铝。易燃。有毒。化学反应活性很高,接触空气会冒烟自燃。对微量的氧及水分反应极其灵敏,易引起燃烧爆炸。与酸、卤族元素、醇、胺类接触发生剧烈反应。遇水强烈分解,放出易燃的烷烃气体。
2、稳定性:不稳定
3、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水、氧、醇类、卤素、胺类
4、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空气
5、聚合危害:不聚合
合成方法
1、将铝粉和氢气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反应生成氢化铝,再与乙烯加成反应制得。
副反应:
3、将粗制三乙基铝在四氢呋喃溶液中与水反应,再经精馏处理即得高纯三乙基铝。
在1升三颈烧瓶上安装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机械搅拌器和干燥氮气导入管。瓶中盛107克镁铝合金屑(含30%镁,70%铝),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少量溴乙烷,用微量碘催化反应,大约20分钟后反应开始。将反应瓶用油浴散热。在2.5小时内滴入496克溴乙。加完后保持温度在1小时使反应完全。将反应产物在真空下蒸馏,得水白色液体376克(91%)。,分析表明,其中含2.2%乙基二三溴化铝。
6、制三乙基铝
在上述同样装置的1升于三颈烧瓶中,在氮气保护下,放入50.3克丝状钠,然后加入152克二乙基三溴化铝。加热,15分钟后即猛烈地发生反应。待反应平稳后,再加入186克二乙基溴化铝。在反应1小时,然后升温至加热16小时。冷却后,液体吸附在灰白色多孔性固体之中,将其在油浴温度低于,真空度在2毫米汞柱下减压蒸馏,得到107.4克产物。为了纯化,将此产物与2.1克金属钠在加热搅拌1小时,反应0分钟,然后减压蒸馏。这样得到的三乙基铝纯度为98.5%,产量93.71克。若进一步精馏可得到纯度为99%的产物。
用途
2、可用于制备叔醇、仲醇和聚烯烃催化剂,也可作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原料、镀铝等。
3、本品与氯化钛组成的卡尔·齐格勒催化剂用作乙烯的低压聚合,丙烯聚合及2-甲基-1,3-丁二烯聚合。与三氯化钛组成纳塔催化剂用于丙烯进行定向聚合。本品也用作合成橡胶及有机合成的催化剂,是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的组分之一。
4、用作MOCVD工艺的原材料,在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生产中用于淀积铝膜。半导体制作中用作掺杂剂。也是烯烃聚合极好的催化剂。
5、本品与四氯化钛组成齐格勒催化剂用作乙烯的低压聚合,丙烯聚合及异戊二烯聚合。本品用作合成橡胶及有机合成的催化剂,是卡尔·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的组分之一。
6、与和异腈反应分别生成和N-取代丙酸。还用于α,β-不饱和酮及环氧化物与氢氰酸的加成,酮的烷化等。
7、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火箭燃料。
毒性信息
急性毒性,LC50:10g/Kg(大鼠吸入,15min)
废弃物处置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化学性质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水、空气、氧、醇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空气。
上下游产品
上游原料
氢--\u003e铝
下游产品
2,6-二乙基苯胺\u003e二乙基氯化铝\u003e用的高螯合肥合成的聚乙炔\u003e1-烯丙基丙烯\u003e二乙基锌
使用注意
应急措施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采用干粉、干砂灭火。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泄漏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松软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4.2类自燃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F,C,N
危险类别码:14-17-20/21/22-34-67-65-51/53-11-63-48/20-62-14/15-23/24/25
安全说明:26-45-62-6A-43A-36/37/39-24/25-16-43-61-33-46
危险品运输编号:UN33944.2/PG1
WGKGermany:2
RTECS号:BD2050000
F:10-21
HazardClass:4.3
毒害物质数据:97-93-8(HazardousSubstancesData)
运输与储存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42022
UN编号:3051
包装类别:O51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运输用车、船必须干燥,并有良好的防雨设施。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储存注意
储存时必须用充有惰性气体或特定的容器包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系统编号
CAS号:97-93-8
MDL号:MFCD00009015
EINECS号:202-619-3
RTECS号:BD2050000
BRN号:3587229
PubChem号:24855571
分子结构数据
2、摩尔体积():无可用的
3、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
4、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10-24cm3):无可用的
7、单一同位素质量:114.098913Da
8、标称质量:114Da
9、平均质量:114.1648Da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
7、重原子数量:7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5.7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生态学数据
总括注解
水危害级别3(德国规例)(通过名单进行自我评估)该物质对水有极其危害的。
即使是小量不要让该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
即使是极其小量的产品渗入地下也会对饮用水造成危险
对水中的鱼和浮游生物也有毒害。
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对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有剧毒。
风险术语
R11:Highlyflammable.高度易燃。
R14:ReactsviolentlywithH₂O遇水反应剧烈。
R20/21/22:Harmfulbyinhalation,incontactwithskinandifswallowed.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R34:Causesburns.引起灼伤。
R51/53:Toxictoaquaticorganisms,maycauselong-termadverseeffectsintheaquaticenvironment.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65:Harmful:maycauselungdamageifswallowed.吞食可能造成肺部损伤。
R67:Vapoursmaycausedrowsinessand头晕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安全术语
S16:Keepawayfromsourcesofignition.远离火源。
S24/25:Avoidcontactwithskinandeyes.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S36/37/39:Wearsuitableprotectiveclothing,glovesandeye/faceprotection.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45:Incaseofaccidentorifyoufeelunwell,seekmedicaladviceimmediately(showthelabelwhenever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