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之(1884-1969),原籍浙江鄞县,是中国早期研究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家之一。他在日本接受教育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归国,在多个医疗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包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处长、内政部卫生司司长等。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经历
陈方之于民国元年(1912年)和民国六年分别毕业于日本仙台第一高等学校和大日本帝国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他曾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病理研究室、传染病研究所工作。民国十五年(1926年),他获得了日本帝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回到中国,开始了他的医疗事业。
在中国,陈方之曾任职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内政部卫生司、国民政府侍从室以及中央卫生试验所等地。他还担任过南京市鼓楼医院院长兼第一内科主任。他是国内最早研究日本血吸虫的专家之一,在日本期间就开始了相关研究。他对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提出了新的理论,并发表了相关的学术文章。此外,他还对中国钉螺的生态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成果对于了解血吸虫病的流行规律和制定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价值。
贡献与影响
陈方之的研究不仅限于学术领域,他也积极参与实践工作。解放后,他被聘为中央卫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及上海市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技正。在此期间,他主持和参与了血吸虫病防治试点区的调查研究和防治效果评估,并撰写了多篇有关血吸虫病的论文。他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大规模防治血吸虫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除了专业领域的贡献,陈方之还著有《卫生学与卫生行政》一书,由著名学者胡适为其作序。胡适在序言中高度评价了这本书的价值,认为它将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宣传品,有益于广大民众。
参考资料
陈方之.光明网.2024-09-04
2024年宁波名人纪念涉及这些地方 名单请收好-陈方之.搜狐网.2024-09-04
「海上记忆」上海一个甲子的抗疫:曾令人闻风色变的血吸虫病.网易.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