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
雨量,又可称为降雨量。从气象学上的角度来讲,从空气中降下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现象。所谓雨量,就是在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累积的水的深度。
雨量即为降水的绝对量,通常用单位mm来表示,降雨量也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来表示,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主要有年平均降雨量、月平均降雨量和最大日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是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月平均降雨量是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最大日降雨量是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
雨量是用雨量器和雨量杯来计算的,雨量器是个圆柱形的开口筒,筒口面积在中国多为314平方厘米(直径20厘米)。根据气象学的规定,降雨量共分为微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7个等级。
我国年降雨量
我国台湾省北端基隆市南侧的火烧,1906~1944年38年的平均年雨量最高达6557.8毫米,1912年曾出现过8409.0毫米的记录。一般认为,这是我国年雨量的最高记录。火烧寮之所以雨量特别多,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位于中央山的北坡,冬半年面迎从东海上来的潮湿季风,气流稍一抬升便大雨倾盆。其次是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中的巴昔卡,1931~1960年30年平均降雨量高达4495毫米。以下是:台湾省的东兴,2646.7毫米;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2340.9毫米;云南省的金平,2267.3毫米。
我国年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大都出现在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其中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等,是我国气候最干燥的地区,年雨量一般在25毫米以下。例如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且末,年雨量为18.6毫米;若羌县为17.4毫米;吐鲁番市16.4毫米;塔里木盆地中的冷湖行政区17.6毫米。新疆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伊吾淖毛湖(海拔498.3米),年平均雨量最少,只有12.0毫米。但这还不是我国气象站中雨量最少的地方,最少的地方在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县(海拔不到1米),年雨量平均只有6.9毫米。据报道,在吐鲁番盆地南部寸草不生的却勒塔格荒漠等地区,有些年份甚至终年滴雨不降。
雨量日变化
全国雨量日变化,约有三类,即大陆平原式,东南沿海式与西南山地式。
大陆平原式
此式最为普遍,自南向北,内陆低地雨量日变化均属此型。
特点:昼夜雨量分配匀和。夜间比率,春冬稍大,夏秋则减少。
东南沿海式
东南沿海雨量之日变化为标准海洋型式,其昼夜分配,大致虽尚匀和,但集中于清晨的趋势明显,午后通常为雨量最低点。
西南山地式
西南山地之东坡与北坡如川西,川东南等地,虽居内陆,然雨量集中晨夜之现象。
夜雨率
川黔各地夜雨率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超出时间比率甚多。其注意之点有二:
概括
按气象学上讲,所谓雨量,就是在一定时段内,那末,一毫米雨量究竟有多少水呢?据计算,一毫米雨量等于一亩田增加667千克水,即相当于浇了13担水。
简介
[rainfall;amoun of rain]一定时间内以雨的形式降下的水分或水量,通常以英寸水深来量度
雨量即降水量:衡量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降水多少的数据。
定义:按气象学上讲,所谓雨量,就是在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面上(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雨水深度。用雨量计测定。以毫米为单位。气象台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据计算,一毫米雨量等于一亩田增加667千克水,即相当于浇了13担水。
计算方法:雨量是以雨量计来计算,以在平面收集到的雨水深度表示,准确程度至0.25毫米或0.01寸。有时亦会以升每平方米(1 L m-2 = 1 mm)表示。在气象统计名词上,雨量又可称为降雨量,即一定时间内之降水累积量,其中,若降水量若小于0.1公厘视为雨迹。
注意事项
一定口径的量杯只能用于相应对应口径雨量器的降雨量的测定。如果专用量杯打破或专用用量杯去量另外口径的雨量器的降水量,就要进行换算。
雨量的划分
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
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
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
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表示法
等量线
天气图上,雨量相等各点的连线。它表示雨量分布的特点。可由等雨量线状况,分析出雨区变化、雨量梯度和大小暴雨区等。
雨量图
某一给定时段内某一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图,可分年、季、月、旬、日或特定时段的雨量图。天气分析中所用的时段较短,如24小时雨量图,用以观察与降水有关的天气系统的移动与发展变化。长期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中所用的时段则较长,如年、季、月或更长时段的雨量图,以观察长期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在农业气象工作中,主要用某些作物某些生长发育阶段的雨量图。
等级介绍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雪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雨点清晰可见,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
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100mm的降雨过程。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计量方法
雨量是用雨量器和雨量杯来计算的,雨量器是个圆柱形的开口筒,筒口面积在我国多为314平方厘米(直径
20厘米)。为了防止降水蒸发,中上部呈一漏洞型,下部放一储水瓶。为观测方便与上述口径配套有一特制量杯,雨量杯的口径为4厘米,因此每一毫米降水量在雨量杯上的长度为25毫米。为了连续记录液态降水量,水文气象部门多使用虹吸式雨量计或翻斗式遥测雨量计。它们的记录纸,不但记录了总降水量,还可以判定不同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强度。以在平面收集到的雨水深度表示,准确程度至0.25毫米或0.01寸。有时亦会以升每平方米(1Lm-2=1 mm)表示。在气象统计名词上,雨量又可称为降雨量,即一定时间内之降水累积量,其中,若降水量若小於0.1公厘视为雨迹。
注意事项
一定口径的量杯只能用于相应对应口径雨量器的降雨量的测定。如果专用量杯打破或专用用量杯去量另外口径的雨量器的降水量,就要进行换算。
参考资料
降雨量怎么计算的 天气预报降雨量怎么算.天气网.2024-01-18
降水量.降水量.2021-09-06
雨量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翻译 - 科学技术名词 - 911查询.雨量.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