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香花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形式,主要用于祭祖祀神等传统民俗活动时的装饰。这种剪纸通常采用套色剪纸技法,具有丰富的题材内容和强烈的色彩对比。
形式
斗香花是南京剪纸的一种特殊形式。斗香原是中国民间中秋拜月时使用的香烛,形状似塔,顶端饰有斗形彩色刻纸,因而得名。香烛的其他层次也装饰有多彩刻纸,统称为斗香花。斗香花的题材广泛,包括戏剧、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花卉以及吉祥图案等。其图案简洁生动,色彩鲜艳,常使用金、红色、绿色等多种颜色的蜡光纸制成,具有浓郁的装饰性。斗香花的制作过程复杂,需要精心雕刻和拼贴,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失误,否则整个作品就需要重做。由于其耗时耗力,斗香花的制作逐渐减少,面临失传的风险。
保护与发展
为了保护和发展斗香花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南京剪纸艺术家张方林积极推广和传授这项技艺。他曾在美国、日本等地展示南京剪纸的魅力,赢得了国际赞誉。张方林还参与了多项公益活动,旨在寻找和培养斗香花的继承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斗香花,从而推动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
南京剪纸
南京剪纸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三百年前的《白下琐记》中。南京剪纸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精湛的技艺闻名国内外。南京剪纸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场表演能力,深受观众的喜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剪纸已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剪纸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变迁,同时也体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
濒临失传
斗香花剪纸是南京剪纸的独特之处,但由于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和时间成本,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斗香花的制作已很少见。张方林通过偶然的机会学会了斗香花的制作方法,并致力于将其传承下去。斗香花的制作过程包括刻花、重组、再次刻花等多个步骤,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整套作品的失败。因此,斗香花的制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制作步骤
斗香花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先刻花,然后重新组合,再刻花,最后粘合。每个步骤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正因为如此,斗香花的制作几乎无人问津,面临失传的危险。
参考资料
剪纸艺术..guoxuebaike..2024-11-25
中国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2024-11-25
南京剪纸濒临失传的绝技——斗香花..douban.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