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比性,也被称为不可通约性,是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概念。库恩认为,当面对两个根本对立且互不相容的新旧范式时,无法通过逻辑和实验来单一地解决问题,因此这些范式之间是无法进行比较的。这种不可比性源于支持者的不同看法、科学定义和评价标准的差异,以及范式转化过程中概念的变化和重新定位。
原理
库恩指出,不可比性的最基本方面在于,尽管竞争着的范式的支持者针对同一问题采取相同的方法,但他们所看到的结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此外,托马斯·库恩还强调,范式的不可比性使得科学革命前后的发展难以客观地衡量其进步程度,因为所谓的进步往往是胜出的一方对其自身成就的主观评价。
补充与发展
费耶阿本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他通过对人类学资料的研究发现,人们的思想结构可能存在不可比较的情况。同时,科学家们对于基本问题的观点也可能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表面上讨论的是同一个主题,但实际上双方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费耶阿本德认为,选择不可比较的理论不应依赖于所谓的决定性实验,而是应该根据各自的实践经验来进行判断。他还指出,这些理论之间缺乏共通的语言和统一的观察视角,也没有任何事实能够独立于所有理论之外。
参考资料
百度教育.百度教育.2024-11-08
论科学哲学中的“不可通约性”概念.新浪博客.2024-11-08
托马斯·库恩的“不可通约性”:科学革命中的理解鸿沟.托马斯·库恩的“不可通约性”:科学革命中的理解鸿沟.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