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二异丁腈也有称丁,简称AIBN.溶于甲醇乙醇乙醚、丙、石油醚苯胺等有机溶剂。遇热分解放出氮气和含-(CH2)2-C-CN基有机化物。分解温度64℃。室温下缓慢分解,100℃急剧分解.能引起爆炸着火,易燃。有毒。放出的氮气和有机氰化物对人体危害较大。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物的聚合引发剂泡沫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稀聚乙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橡胶等生产。

简介

中文名称:偶氮二异丁腈

缩写:AIBN

中文别名:2,2'-二偶氮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丙腈);发泡剂Vazo

2-溴苯硼酸:2,2'-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

SMILES: N#CC(N=NC(C#N)(C)C)(C)C

分子式:CHN结构式

分子量:164.2077

特性:油溶性引发剂

10小时半衰期温度:65℃(在甲苯中)

密度:1.1(20℃)

熔点(℃):102~104

半衰期t1/2=0.1h(101℃)、1.0h(82℃)、10h(65℃)

活化能125.5kJ/摩尔

最大吸收峰:345nm(乙醇

溶解情况: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甲苯和苯胺等。

毒性:LD50(mg/kg),小鼠经口700,腹腔注射25。

危险类别:4.1类 UN编码:3234 包装类别:II

储存条件:避光保存,温度\u003c25℃。

纯度:≥99%(HPLC)

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乙醚、甲醇、乙醇、丙醇三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酸乙酯、苯等,多为油溶性引发剂。遇热分解,熔点100℃-104℃。应保存于20℃的干燥地方。遇热分解放出氮气和含-(CH2)2-C-CN基有机氰化物。分解温度64℃.室温下缓慢分解,100℃急剧分解,能引起爆炸着火,易燃、有毒。放出氮气和有机氰化物,后者对人体危害较大。

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维纶级工业级腈纶级

外观:白色结晶粉末

AIBN的质量分数/%99.099.099.0

熔点/℃100~10399~10397~103

挥发物/%≤0.10.30.5

甲醇不溶物/%≤0.010.10.5

色点:10个/10g10个/10g10个/10g

色调≥909090

国外牌号有:PERKADOXAIBN(荷兰)。

应用特性

偶氮二异丁腈是油溶性的偶氮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反应稳定,是一级反应,没有副反应,比较好控制,所以广泛应用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和生产。比如氯乙烯乙酸乙烯丙烯腈单体聚合引发剂,也可用作聚氯乙稀聚烯烃聚氨酯聚乙烯醇、丙烯腈与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异氰酸酯、聚醋酸乙烯、聚胺和聚酯等的泡沫剂。此外,也可用于其它有机合成

性质

白色柱状结晶或白色粉末状结晶。不溶于水,溶于甲醇、热乙醇、苯、甲苯,略溶于乙醇。溶于丙酮庚烷时发生爆炸。

加热至约70°C时会分解放出氮气并生成自由基:(CH)CCN:

上述自由基受氰基的影响,较为稳定。它可以与另一个有机底物发生反应,在自身进行湮灭的同时,再生成一个新的自由基,从而引发自由基的链反应(见自由基反应)。同时,它也可以两分子偶联,生成毒性很强的四甲基丁二腈(TMSN)。

加热AIBN至100~107°C时熔融并发生急剧分解,放出氮气与对人体有毒的数种有机腈化合物,同时可能引起爆炸、着火。在室温下缓慢分解,应在10°C以下贮存。远离火种,热源。

有毒。在动物的血液、肝脏、脑等组织内代谢成氢氰酸

用途

自由基型加聚反应,如乙酸乙烯丙烯酸酯丙烯腈氯乙烯单体聚合,及其他自由基反应的引发剂;泡沫橡胶、塑料(如聚氯乙稀聚烯烃聚氨酯聚乙烯醇、丙烯腈与丁二烯共聚物、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与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物、聚异氰酸酯聚乙酸乙烯酯聚酰胺聚酯)的泡沫剂;也用作有机合成试剂。

三丁基氢化锡参与的反应一般用AIBN引发。有机合成中,这两种试剂联用可以完成很多环化、偶联和去卤族元素反应。推动卤代烃的脱卤素反应在上述条件下发生的动力,可以归结到锡和分别与氢和卤素原子形成的键之间的键能差异(Sn-HC-Br)。

除三丁基氢化锡外,其他常与AIBN联用的试剂还有:三(三甲硅基)硅烷苯硫酚、二苯基膦、三苯基锗烷+加压CO等。

偶氮二异丁腈是一种特别出色的自由基引发剂,其原因有:

1、它的分解温度(65~85°C)适用于大多数反应;

2、它的一级分解速率对不同的溶剂变化较小;

3、不易受自由基进攻,因此诱导分解和转移反应可以忽略不计;

4、它也能在较低温度下通过光照分解。

安全数据

危险品运输编号:UN32344.1

爆炸物危险特性:与氧化剂混合可爆;易氧化,不稳定,受热激烈分解,与庚烷丙酮加热爆炸

可燃性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遇热分解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烟雾灭火剂:水、干砂、二氧化碳、泡沫、1211灭火剂

储运特性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5℃。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急性毒性

LD50:100mg/kg(大鼠经口);700mg/kg(小鼠经口)刺激性无资料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大鼠经口32mg/m3,30d致死,重复吸入本品加热至70~80℃的挥发性物质,每天2h,8~10d,引起兴奋,呼吸困难,有时发生肌肉痉挛

包装注意事项

包装包装标志易燃固体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密度板箱或胶合板箱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

职业接触

限值(中国)未制定标准职业接触限值(美国)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手防护戴防毒物渗透手套其它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制备或来源

可由丙酮、水合和氢氰酸或由丙酮、硫酸肼氰化钠作用再经氧化制得。

研究了以丙酮氰醇为原料合成偶氮二异丁腈的生产工艺。针对目前生产装置中氧化部分存在的氯气耗量大、氧化终点不易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采用新的反应、提高收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生产过程中的废酸废水得到循环利用,根除了对环境的污染。目前,企业基本采用传统旧工艺,即由水和肼与丙酮氰醇缩合生成二异丁腈肼,然后再用Cl2氧化脱氢制得偶氮

物质毒性

贮存

贮存于干燥、通风、避光和温度10℃以下的库房内,因为室温下缓慢分解,在30℃贮存数月显着变质。远离火种、热源。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49.67 2、

摩尔体积(m3/mol):171.5 3、

等张比容(90.2K):416.7 4、

表面张力(dyne/cm):34.8 5、

极化率(10-24cm3):19.69 、

类别

易燃固体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L0: 670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700 毫克/ 公斤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氧化剂混合可爆; 易氧化, 不稳定, 受热激烈分解, 与庚烷, 丙酮加热爆炸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 遇热分解可燃性气体; 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灭火剂 水、干砂、二氧化碳、泡沫、1211灭火剂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E,Xn,F,Xi

危险类别码 2-11-20/22-52/53-67-65-48/20-38-63-66-36

安全说明 39-41-47-61-62-36/37-16-26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34 4.1

WGK Germany 2

RTECS号 UG0800000

F 4.4

HazardClass 4.1

PackingGroup II

毒害物质数据 78-67-1(Hazardous Substances 数据)

安全说明

危险性概述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处治

【食入】

误服入口应立即就医处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混合, 经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受热时性质不稳定,40℃逐渐分解,至103~104℃时激烈分解,放出氮气及数种有机氰化合物,对人体有害,并散发出较大热量,能引起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物、氮氧化物、氮气。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松软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立即切断泄漏源,冷却盛装容器,移出事故区,应急处置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水润湿,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密闭的塑料桶或纸板桶中。应将泄漏现场、清洗废水,污染产品,应急处理用具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酯达到环保要求。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苏联MAC(mg/m3)】

0.3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防毒物渗透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术语

安全术语

S39Wear eye / face protection. 戴护目镜或面具。

S41In case of fire and / or explosion do not breathe fumes. 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切勿吸入烟雾

S47Keep at 温度 not exceeding... 保持温度不超过…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数据 sheets.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

风险术语

R2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 of ignition. 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爆炸危险。

R11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20/22Harmful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及吞食有害。

R52/53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参考资料

403 Forbidden.科普中国网.2024-05-23

Online-SPE HPLC方法测定聚合物中偶氮二异丁腈(AIBN)-科诺美Chromai.科诺美.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