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岗坪位于河南省嵩县纸房镇上纸路段,紧邻瓦口,是台上的一个村组,距县城5公里,气候温和,青岗坪是嵩县的一个自然村,传说是因几百年的青岗树而得名。

乡村介绍

青岗坪位于河南省嵩县纸房乡上纸路段,距县城5公里,气候温和,青岗坪是嵩县的一个自然村,紧邻瓦口,是台上的一个村组,传说是因几百年的青岗树而得名。全村人口150人,长期在外务工人31人,哑巴1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全村共有车辆13辆,养牛28头,养猪专业户杨民娃,全村共有鸡鸭600只,固定电话8部,手 机39部,专业木材加工户杨保宾,教师2名杨平均,杨书现,全村看电视靠地面卫星接收器接收观看。

乡村人员

村 长:杨万来

副村长:杨建娃

村员:杨治国,杨占国,杨阳,杨伟周,杨平舟,杨强娃,杨立娃,杨小娟,杨春立,杨小舟,杨迎春,杨少少,杨国庆,杨书现,杨兴立,杨曼,杨亚飞,杨万宾,杨妞,杨民娃,杨枝枝,杨胜利,杨建军,杨会鹏,,杨金娃,杨现军,杨劳子,杨子,杨如意,杨保宾,杨红宾,杨静怡,杨会武,杨小武,杨龙娃,杨学治,杨兴庄,杨见娃,杨小现,杨小现,杨万来,杨平均,杨自立,杨科,杨罗娃,杨台,杨喜朋,杨喜武,赵自强,赵雅阁,赵和平,赵东方,赵芳芳,贾兴伟,贾栓,贾媛媛

历史回看

1645年村庄落成,耕地主要靠牛耕田

1942年修建吃水大水库

1978年对山泉水进行改造

1980年全村利用山泉水开发

1982年特大洪水毁掉吃水水库,秧地全部变成沙滩

1983年重新修建吃水工程

1993年全村有了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

1996年全村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出现

2001年沼气兴起全村,耕地改用机械化

2005年本村水泥路段修建

2006年全段修建完毕至县城10分钟车程

2010年全村基本房屋改造完毕

2015年全村轿车6辆,货车15辆,电动车32辆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04.00亩(其中:水田146.00亩,旱地58.00亩),人均耕地1.17亩,主要种植粮食、蚕桑等作物;拥有林地130.00亩;水面面积2.00亩,其中养殖面积2.00亩;其他面积137.9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全村35户全部通自来水。有35户通电,有3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5.71%和85.7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分别占总数的71.43%和28.5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大丽高等级公路从村内经过,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3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4亩,有效灌溉率为100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46.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3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8.0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00万元,占总收入的 10.18 %;畜牧业收入19.00万元,占总收入的 17.5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3头,肉牛20头,肉羊0头);渔业收入1.00万元,占总收入的 0.93%;第二、三产业收入72.00万元,占总收入的 66.62 %;。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00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畜牧业为主。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5.5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14.4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生猪、蚕桑特色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5户,共乡村人口177人,其中男性87人,女性90人。其中农业人口175人,劳动力95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白族、纳西族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70人、白族5人、纳西族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5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100 %。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三合小学,中学生就读到义朋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00公里,距离中学3.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1人,其中小学生13人,中学生8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76.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5人,党员中男党员2 人,女党员3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由于经济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难以开展,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业效益低下;

2、由于与丽江古城区七河乡用水矛盾突出,稍有不慎就导致双方冲突,为社会稳定埋下不和谐因素;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农村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1、借助我村区位优势,依托传统砖瓦烧制,正确引导、安全生产、合法开采、规模化经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抓好支柱产业的培植,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争取五年内生猪养殖达1000头以上;

3、大力发展栽桑养蚕技术,积极发展蚕桑业,把可利用之地全部发展成蚕桑,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