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之乐》出自《庄子·秋水》,讲述了庄子和惠子在水的桥梁上游玩时,看见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进而展开一场辩论的故事。
这篇寓言本义是说庄子善体物性,向往鲦鱼出游从容、率性逍遥的真朴境界。同时通过庄子和惠子的一场著名的辩论,写出了各自对事物的认识心态。这段精彩的辩论在论辩手法上发人深思,启人智慧。在认知论上,惠子的立意是人只能自知,不能它知的,而庄子的反驳是以人可以感知其他事物立论的。这两种认知论的对立,对人们怎样认识客观世界有启发作用。
由该寓言故事衍生出了成语“知鱼之乐”,即知道鱼的乐趣,现比喻善于体会物情。
作品原文
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秦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濠:水名,在凤阳县。
(2)梁:桥。
(3)鯈鱼:一种家鱼中的银白色小鱼,约十几厘米,又名白鲦
(4)从容:悠闲自得
(5)安:哪里,怎么
(6)固:固然
(7)固:本来
(8)全:完全,确定是
(9)循:顺着
(10)其:话题
(11)本:根源,源头
(11)之:指代鱼快乐这件事。
白话译文
艺术家庄子和名学家惠子在濠水岸边散步。庄子随口说道:“你看河里那些舒鳍摆尾轻松遨游的鱼,比我们人还要快乐呢!”好斗而爱挑剔语言和思维错误的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也开玩笑地反唇相讥:“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见庄子想回避问题,不肯轻易放弃,乘势追击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所以也不知道鱼──我的逻辑无懈可击吧!”庄子不甘于服输,强辩道:“请你回到谈话的开头──你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告诉你,我是在濠水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
作品赏析
道理
我们要学会变通,随机应变。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一切,不要过于计较。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周易风水》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李隆基天宝初,被诏封为庄子,《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参考资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古诗文网.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