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环境
《青海环境》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青海省环境保护厅主办、青海省环境科学学会协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环境保护科技期刊。
报刊职能
本刊作为宣传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窗口,立足青海,面向全国,突出高原特点,反映高原环保科技成果。可供有关领导干部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科研、教学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热心环境保护事业的公众参阅。
发行情况
《青海环境》杂志自创办以来,通过征订、交流、赠阅等方式送至全国、全省同类学科杂志社、全国环保系统、全省各洲地市政府,各大厅局、大中专院校等部门有关领导和相关的专业部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青海环境》期刊已被国家图书馆、ISSN中国国家图书中心及省图书馆列为收藏类的科技期刊,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获奖情况
第一届全国环境保护期刊评比三等奖;2009年青海省期刊编校优秀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环境论坛、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研究报告、工作经验、综述、动态与简讯。
期刊宗旨
多年来,《青海环境》青海省环境保护结合全局重点工作,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期刊管理的规定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方面的各项标准,充分发挥刊物的学术园地和科技指导作用,努力提高青海环境保护工作,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了全省环保事业的发展壮大。
《青海环境》始终围绕宣传青海环境保护的成绩与经验、反映高原环保科技成果、推动环保事业和环境科技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倡导生态文明和弘扬环境文化等,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广泛征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学术论文,并择优刊登发表。为全省环保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获取信息、了解行情动态、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期刊编委会
组成
编委会主任:杨汝坤
副主任委员:郭臻先,周兴民,魏振铎,安世远
主 编:安世远
编 委:丁学刚 王心民 王 勇 王晓健 王湘国 司文轩 田俊量
任 勇 李其江 陈小宁 吴向培 吴国禄 张国庆 张 敏
胡晓林 郭竟世 韩德辉 翟永洪 魏 东
职责
1、根据期刊的宗旨和编辑方针,提出选题、组稿的原则性方案;
2、带头撰写重点稿件,分工组织有水平、有价值的稿件,推荐高质量的稿件;
3、参与栏目的设定和整体编排设计;
4、审阅有关稿件,从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作出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对稿件取舍提出建议;
5、对期刊的整体质量严格把关,对涉及重要理论问题或有开创性的稿件,一般应通过编委会讨论定稿;
6、对出版的期刊,认真审阅,提出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
7、给编辑部提供重要的学术信息,协助编辑部收集、反馈各种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综合;
8、听取编辑部的工作汇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9、研究加强编辑部建设的措施,协助改善编辑部办刊主客观条件。
职责
1、在深刻理解期刊宗旨和编辑方针的基础上,进行栏目设计,构筑期刊的整体框架,经编委会审定实施。
2、根据栏目结构,制订年度出版计划要点,并按此约组稿件。
3、负责对稿件进行初审、复审、终审,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稿,承办稿件的退改等工作。
4、对选定刊载的稿件认真进行编辑工作。
5、由责任编辑负责将加工完毕、准备发排的全部稿件汇总后,送审主编通审。根据通审意见最后确定发排稿。
6、按照本刊风格进行加工设计后发排。
7、加强期刊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编辑理论业务的学习,积极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了解有关专业的国内外动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
8、加强通联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读者和作者的意见,不断改进编辑部工作,努力提高期刊质量。
9、加强和编委的联系,认真听取编委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向编委会及主办、主管单位汇报工作,争取领导支持,改善外部环境条件。
10、加强编辑部制度建设,负责进行日常工作。
11、加强期刊自审工作,按规定提交自审报告,接受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年度核验。
12、条件具备时,可根据新闻出版署关于报刊出版社开展各种经营的规定,举办与自己业务有关的、力所能及的经营活动,搞活期刊。
投稿要求
《青海环境》科技期刊立足青海,面向全国,突出高原环保特点,反映高原环保科技成果,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促进生态立省战略实施。辟有环境论坛、研究报告、环境管理、生态环境、工作研究、环境经济、政策法规、环境科技等栏目。
来稿要求
1.1 文字精练,论点明确,数据准确可靠,逻辑严密,标点准确。文字一般不超过5000字。
1.2 来稿手抄、打印均可。手抄稿请用钢笔在方格稿纸上誊清,字迹工整,打印稿请用A4纸单面打印。
1.3 稿件应包括:题目、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7个部分。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关键词3~8个,正文中插图请用描图纸黑墨绘制,务求线条光洁,图内文字用铅笔标写清楚,同时在文中留出图位,下端写明标题。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式,其上方标注表序、表题。文内标题层次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1、1.1、1.1.1、2、2.1、2.1.1,左起顶格书写,当标题超过4节时,请用a、b、c表示。
1.4 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出版物,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并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方用方括号标出。其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图书: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年份
1.5 来稿必须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1.6 来稿请附英文题目和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注意事项
2.1 稿件请勿一稿多投。3个月未收到选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2.2 来稿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删改。请写明作者真实姓名、电话号码、详细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以便联系。
2.3 来稿须附作者工作单位介绍信或加盖单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