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汉平,男,医学博士,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营养与代谢中心主任、胃肠外科二病区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石汉平教授在直肠癌的保功能手术与结直肠癌微创治疗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具有深厚造诣。在美国学习期间获美国杰出人才签证。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学习;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外科学博士后;

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外科学博士后;

工作经历

先后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工作;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二病区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教授。

个人成就

石汉平率先启动了全国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建成世界最大肿瘤营养数据库(>7万例),首次系统描绘我国肿瘤营养不良发病特征、找出关键痛点,并针对性创新营养一线治疗理念、五位一体营养诊疗体系及营养治疗指南,在全国28个省、255家医院验证、示范及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创立我国第一个肿瘤营养学术组织,主编我国第一部《肿瘤营养学》专著,推动《临床营养学》首次成为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率先倡议并试点建设“无饿医院”,创办《Precision Nutrition》等4本期刊。奠定了我国肿瘤营养的国际领先地位。石汉平创立了我国肿瘤营养学科,推动了我国临床营养和肿瘤治疗的进步。2021、2022连续两年被美国Healsan咨询评选为全球营养学领域最活跃学者,列第二位。获第十二届健康中国十大人物荣誉称号。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国务院原副总理孙春兰批示“要重视对患者的营养治疗”。

科研成就

创立我国肿瘤营养学科,提出肿瘤营养疗法、肿瘤代谢调节治疗、营养不良三级诊断、营养不良四维度分析、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H-C-H分级营养治疗、整体营养疗法。

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外科手术、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保功能盆腔廓清、癌性肠梗阻、加速康复技术、外科危重病/疑难杂症的诊断和处理、临床营养、肿瘤代谢治疗有深刻的体会;践行“零输血手术”理念,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首创腹膜外保功能盆腔廓清术,极大地改善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手术安全与效果。

学术论著

发表学术论文306篇

编写专业著作46部,其中主编20本,副主编6本

主编包括:

《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

《肿瘤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营养筛查与评估》(人民卫生出版社)

《肿瘤恶液质》(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蛋白质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营养操作规程》(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创作散文(随笔)197篇

出版散文集4本:

《映秀日记》(广东人民出版社

《医怀天下》(广东人民出版社)

医者禅心》(广东人民出版社)

故乡越来越遥远》(广东人民出版社)

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

获得荣誉

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获全国“荣耀医者”公益评选活动“专科精英奖”

获全国肿瘤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奖

获广州抗癌协会”20周年杰出贡献奖““广东省医学会先进个人”“援川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立三等功1次。

获优秀专利一等奖1次、南方医科大学百堂优质大课优胜奖1次。

2020年11月25日,荣获2020“荣耀医者”科普影响力奖。

2023年12月,入选第九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候选人公示名单。

主要作品

社会任职

兼职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国际创伤与外科重症监护学会会员,国际代谢与营养学会会员,美国休克学会会员,美国伤口愈合学会会员,广东省创伤学会胸腹伤学组组长,广州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2年2月,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上,石汉平教授当选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参考资料

石汉平.北京世纪坛医院.2022-07-29

第九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候选人公示.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5

石汉平.中国知网.2024-11-08

石汉平教授当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健康时报客户端-今日头条.202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