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平原
关东平原(英语:Kanto 平原;日语:関东平野/かんとうへいや Kantō heiya )是位于日本关东地方的平原,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其范围包括关东地方的一都六县(不含房总半岛的房总丘陵),总面积约17000平方公里。关东平原是日本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拥有城市120个,首都东京位此,还有横滨、川崎、千叶等大城市。以东京、川崎、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地带,是日本第一工业地带。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农业发达,复种指数高。以旱田为主,蔬菜、水果、养蚕、养畜业较重要。
关东平原(英语:Kanto 平原;日语:関东平野/かんとうへいや)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南部,北、西连接山地,东、南沿太平洋和东京湾,主要属利根川和荒川流域。是日本物产最多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至少有5000万人口。关东平原广义包括日本关东地区境内的丘陵、台地、低地,狭义指200米以下的台地和低地。台地和低地相间,大部在海拔100米以下。多地震。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初夏有梅雨,夏秋多台风。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怡人。关东平原在日本中国三大平原(关东平原、大阪平原、浓尾平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但却是开发最晚的一个。关东平原原为荒地,自16世纪后期成为德川家族封地后,德川氏对关东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发,自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城幕府后,将关东平原的江户定为首都并更名为东京。自此以后至今,关东平原就一直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学文化中心。
关东平原经济高度发达,以占日本4%的土地,聚集了至少5000万人口(占日本人口的40%);创造了日本全国一半的GDP,人口密度之大,经济实力之强,均为世界一流水平。位于关东平原的东京都市圈也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都市圈。
主要地形
台地:武藏野市台地、下末吉台地、相模野台地、下总台地、常陆国台地、那须野原
低地:埼玉县中部为中心,包括各河沿岸平原与海岸平原
湿地:渡良瀬游水地、见沼田んぼ、东京湾干潟
湖泊:霞浦湖、北浦、印幡沼、手贺沼、牛久沼、谷中湖
丘陵:多摩丘陵、房総丘陵、大矶丘陵、塩那丘陵、宇都宫市丘陵、比企丘陵、狭山丘陵、三浦丘陵
河川:利根川、乌川、渡良瀬川、思川、鬼怒川、田川、小贝川、五行川、多摩川、秋川、相模川、荒川、江户川、隅田川、中川、那珂川、久慈川
参考资料来源:
地理特征
关东平原的平原上的河川多发源自北方及西方的山地,流向东方或南方。主要的河川有利根川、渡良濑川、鬼怒川、那珂川、荒川、多摩川及相模川。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利根川,其流域面积占了关东平原的一半以上。
台地的部分,则有武藏野市台地、相模野台地、大宫台地及下总台地等几乎都被名为关东赤土层的火山灰土壤覆盖。至于丘陵的部分,则有第三纪时隆起的多摩丘陵等。土地利用方面,平原上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圏几乎全为市街所覆盖。在周边的冲积平原上有一部分的稻作农业存在,而在台地则多为旱田。
历史发展
关东平原原为荒地,直至12世纪末源赖朝开设、成了政治中心以后,才开始进行真正开发。自16世纪后期成为德川家族封地后,德川氏对关东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发,自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城幕府后,将关东平原的江户定为首都并更名为东京。自此以后至今,关东平原就一直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学文化中心。关东平原经济高度发达,以占日本4%的土地,聚集了至少5000万人口(占日本人口的40%);创造了日本全国一半的GDP,人口密度之大,经济实力之强,均为世界一流水平。位于关东平原的东京都市圈也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都市圈。
经济发展
关东平原是日本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拥有城市120个,首都东京位此,还有横滨市、川崎、千叶市等大城市。以东京、川崎、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地带,是日本第一工业地带。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农业发达,复种指数高。以旱田为主,蔬菜、水果、养蚕、养畜业较重要。
加工贸易经济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期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被中国超越,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工作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排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日本耕地面积狭小,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农业生产水平非常高,能用小型农机具进行小型机械化生产。农业科技水平高,技术先进,但产量高。
参考资料
日本本州岛面积最大的三个平原:关东平原、大阪平原和浓尾平原.百家号.2024-08-22
关东平原.www.zgbk.com.2023-12-24
关东平原.族谱网.2024-08-22
科普 | 世界上因地震而广为人知的城市.搜狐网.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