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捧村
该行政村隶属镇康县勐捧镇,地处捧镇东北边,是勐捧镇政府所在地。距勐捧镇政府0.7公里,到勐捧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镇康县40公里。东邻流水村,南邻岩子头村,西邻忙丙村,北邻南梳坝村。辖上中荷花塘、下荷花塘、龙塘、大寨子乡、张家寨、勐浪田、林格寨等22个自然村3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1516 户,有乡村人口6728人,其中农业人口 6728人,劳动力 3307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3147 人。全村国土面积59.13平方公里,海拔 1,260米,年平均气温 21℃,年降水量 1,700毫米,适合种植甘蔗、茶叶、水果、烟叶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7,808亩,人均耕地1.3 亩,林地27,661 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63.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052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第二、三产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808亩(其中:田6,516 亩,地 1,292 亩),人均耕地1.25亩,主要种植粮食、甘蔗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 27,66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365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70亩,主要种植茶叶、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500亩,其中养殖面积 265亩;荒山荒地 47,300亩,其他面积 5,426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 1516户通自来水。有1516户通电,有1041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33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69%和8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0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12户(分别占总数的46%和34%)。
该村到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弹石 路面;村内主干道路面43%硬化、57%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0.7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0.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5辆,拖拉机94辆,摩托车4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416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6,41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95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3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29户。全村有1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6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0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68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县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300.1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核桃、水果等产业。专业合作组织 2个,其中,已登记注册2 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40人。
人口卫生
截止2007年底,该村有农户1516户,共有乡村人口6728人,其中男性3400人,女性3328人。其中农业人口6728人,劳动力3307人。该村以汉族、佤族、彝族为主(是汉族、佤族和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394人、佤族425人、傣族20人、满族13人,其他民族77人。到2007年底。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1 人,该村距离勐捧镇卫生院 1 公里。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底,该村建有小学7所,校舍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拥有教师17人,距离勐捧镇中学0.8公里。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15人,其中小学生447人,中学生268人。
基层组织
截止2007年底,该村设有党总支部1个,下设4个支部、 1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17人,少数民族党员32人,其中男党员 104人、女党员13人。
村委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组成,下设37个村民小组。
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72人。
人文地理
勐捧村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村,村内各种资源丰富,并且拥有一些古老历史文化。
响水温泉:在距勐捧村委会8公里处,由于受地热影响,常年不息地流淌着一股清澈的温泉,据说此温泉内含多种矿物质,可治病养身,当地人并经常到此洗澡,并起名“响水”澡堂。
古石桥:位于勐捧村老街子村角有一座古老的石桥,修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高德才等捐资修建,此桥在经历的百年沧桑之后仍完好无损,至今已成为一座具有深远历史代表意义的古桥。
参考资料
云南数字乡村.ynszxc.gov.cn.201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