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萍墓,位于遵义市红军山烈士陵园的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宽32.55米,是“邓萍烈士之墓”,埋有邓萍烈士的遗骸。

为了纪念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参谋长的邓萍同志,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1957年,在中央军委和彭德怀同志的亲自关怀下,经党政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找到邓萍烈士遗骸,1958年开始动工修建邓萍墓,1959年邓萍墓建成。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人物简介

邓萍墓位于遵义市红军山烈士陵园的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是“邓萍烈士之墓”。邓萍烈士的遗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军委和彭德怀同志的亲自关怀下,经党政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才找到的。1958年开始动工修建邓萍墓,次年建成。墓地在陵园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组成。墓身均用红砂石料扣砌,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1979年10月,张爱萍为邓萍撰写了墓志铭。参加领导开辟湘鄂赣苏区。同年冬和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市,参加保卫井冈山风景旅游区的斗争。

1930年6月邓萍任红3军团参谋长。7月,湖南军阀何键派3个旅分3个梯队进攻平江县。邓萍分析了进攻之敌的弱点,提出集中兵力,打敌先头部队的作战方案,被军团总指挥彭德怀采纳。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在瓮江地区以伏击战法,将敌第1梯队大部歼灭,并乘胜追击,击溃敌第2、第3梯队,于27日攻克长沙城,邓萍任长沙警备司令。他组织部队镇压残余反动分子,迅速恢复了社会秩序,并宣布成立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沙市期间,红军扩大七八千人,筹款40万元,解决了被服、医药等方面的困难。由于国民革命军集中重兵反攻,红军为保持主动,于8月6日撤出长沙。随即,红3军团在平江长寿街整编,邓萍兼任红5军军长。

8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与红1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此,邓萍指挥红5军,在朱德、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3年7月兼任红军东方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所部入闽作战。在中央苏区,邓萍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成为红军的著名将领。其间,邓萍兼任红6军随营学校教育长,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任副总队长兼教育长,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1934年2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1934年10月邓萍参加长征,协助彭德怀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担任右路前卫,连续突破国民革命军4道封锁线,掩护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中共中央机关和中革军委机关突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邓萍与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纵横驰骋在黔北、川南地区,两渡赤水河,激战娄山关,直逼遵义城。1935年2月27日,邓萍在指挥部队攻打遵义老城时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7岁。邓萍不幸牺牲的消息传到军团指挥部,彭德怀十分悲痛,他流着眼泪向部队下达了攻城命令:“拿下遵义城,为参谋长报仇。”红军攻下遵义城后,红11团政治委员张爱萍挥笔写下一首挽诗:“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区习武求经典。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遵义市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新中国成立后,遵义人民政府找到邓萍烈士的遗骸,迁葬在碧水环绕的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上。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27日,邓萍在指挥部队攻打遵义老城时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7岁。

1949年11月21日遵义解放后,人民政府清理了1935年初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遗骸,先后找到了19位佚名烈士。

1957年,国防部长彭德怀致函贵州省委,提请务必找到他的亲密战友邓萍的遗骸。

1958年,邓萍遗骸终于在松子坎找到,同年,市政府即报请上级批示兴建“遵义市红军山烈士陵园”。【省人委(58)省人委史字第719号通知】同意在遵义市修建纪念碑,并拨款30万元,于1958年9月动工兴建。

1959年清明时节举行了迁葬仪式,将盛有邓萍遗骨的棺木放在正墓室中。

1979年10月,张爱萍为邓萍撰写了墓志铭。

1984年,为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移至碑的北面。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邓萍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建筑格局

邓萍墓墓地在陵园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组成。墓身均用红砂石料扣砌,通宽32.55米,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下有墓志铭。在邓萍墓西面处,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群众称为红军坟。坟四周以青砂石砌成墓群,坟前竖立一块青石墓碑,碑座上的石碑高约3米,碑座上的石碑高2.03米,宽0.83米,厚0.19米,正面阴刻“红军坟”三个红色大字,背面阴刻楷书《红军坟简介》,红军坟下边,塑立着一座高4.5米以红军女卫生员正在给干人儿子喂药的铜像。

邓萍墓东边,是一座表现邓萍中弹倒在张爱萍身上的半身雕塑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邓萍烈士牺牲时的情景,塑像墓座上刻有简单的文字说明。

在邓萍墓的右后侧,2004年新建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省牺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分由28块碑连成一体组成的英烈墙。陵园西边的“青松堂”里,安放着几十位无名红军烈士的骨灰盒。“青松堂”是1991年2月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为陵园题写的。

陵园内的“翠柏园”里陈列着邓萍、钟伟剑两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文物遗存综述

邓萍墓地在陵园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石雕花圈组成。墓身均用红砂石料扣左,通宽32.55米,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

墓志铭内容

邓萍,1908年生,四川富顺人。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被派到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彭德怀)从事兵运工作。在该团秘密组织成立中共党支部和团委,任书记。1928年7月参与组织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参谋长、中共红5军军委书记。参加领导开辟湘鄂赣苏区。同年冬和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市,参加保卫井冈山风景旅游区的斗争。

文物保护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邓萍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物价值综述

为了纪念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遵义市人民政府于1953年把在附近找到的77座红军墓集中迁到这里,修建红军烈士公墓,红军山因此又被称为“红军山”。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之墓”、红军卫生员给穷人治病情景雕塑等组成。

邓萍的遗物,如在移墓时保存下来的金属衣扣、毛衣碎片、帆布胶底鞋等物,陈列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馆展厅里。部分遗物陈列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陈列室内。

纪念陵园

走进陵园大门,拾阶而上,登上陵园顶端的平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雄伟、造型新颖的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的周围,翠柏葱葱。全国各地前来祭奠英雄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邓萍的墓前,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教育。先辈们的优秀品格和革命领袖的崇高风范,传递着一种精神力量,激励他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后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红军山烈士陵园坐落在遵义市城区湘江河畔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红军山上。遵义市会议义会址约1千米,红军烈士陵园因建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将军墓、红军坟、钟伟剑烈士、邓萍牺牲时的雕塑、红军女卫生员铜像以及红军长征在遵义牺牲的烈士纪念碑而著名。

交通信息

从遵义高铁站坐26路、303路,从遵义西站坐1路、10路、303路、15路、18路、8路可到凤凰山公园站,通过凤凰山文化广场可以直接到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