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下设新闻与传播、电影电视、设计、文化产业管理4个系。学院确立了“文理相互渗透,学术、技术与艺术融合,数字化、国际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路;依托上海交大先进的数字技术平台和成熟的高清晰数字影视系统等系列产品制造链,以数字新媒体为突破口,构建新型的媒体与设计学科新格局;在重视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现代文化艺术和传播理论的研究,把交大在数字影视技术、计算机软件领域中的优势延伸到文化传播、文化艺术产品制造和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中去,培养新一代具有策划和组织能力既懂现代传媒技术又懂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既懂技术的应用又懂写作和设计的专门人才。
学院简介
媒体与设计学院于2017年12月更名为媒体与传播学院。
学院下设新闻与传播系、电影电视系、设计系、文化产业管理系,现有数字新闻与传播、广播影视编导、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景观与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文化产业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等5个硕士点;工业设计工程硕士、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工程硕士、传媒EMBA、MFA(艺术专业硕士)、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等5个专业硕士点;新媒体传播与管理、设计科学与工程两个交叉学科博士点;以及文化产业与媒介管理二级博士点。目前在读学生近900人,其中,本科生743人,硕士生331人,博士生102人,以及各个层次的留学生300人左右。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近90人。其中,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35人,有博士学位者近五成,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际核心期刊编委3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1人、“致远”讲席教授2人。另外,聘请了一大批包括麦考姆斯(McCombs)等大师在内的学界精英、业界领袖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近5年来,出版论著300多部,发表论文500多篇,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课题100多个,总经费逾1500万元。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广电、摄影、设计、信息效果实验室,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媒体文化与社会发展高级研究院、设计管理研究所、美国电影研究中心、交互设计研究所、珠宝时尚产业研究中心、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新浪互联网传播研究中心、交大—上海证券报联合实验中心、中国新闻发言人培训与研究中心、东森两岸四地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20多个研究机构,还有一个专业展览馆——程及(著名旅美华人画家)美术馆,以及三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文化部),两岸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部),都市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教育部),和一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在学科建设方面,将建设国内领先的设计艺术学实验中心和数字影视制作中心2个专业实验室;已经建立设计艺术研究所、美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英艺术设计教育科研中心等3个专业研究机构,还有一个专业展览馆程及美术馆。
学院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邮政编码:200240
国际化办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近年来加强了和世界知名大学的学生交流和合作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媒体和设计领域的人才。目前学院本科留学生人数达200人,规模居全校第一;研究生留学生过去两年也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在校的国际硕士生和博士生已达到60人,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其中,1/3来自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2/3来自巴西、智利、尼日利亚、伊朗、韩国等亚非拉国家。尤其是我们开设的新媒体全英文硕士和博士项目,已成为留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也是全校发展最快的全英文专业之一。
在科研和国际声誉方面,媒体与设计学院也将国际化作为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学院已经连续3年和国际传播协会(ICA)联合主办新媒体国际论坛,每年都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传播学教授、学者、SSCI期刊主编、各校的优秀学子相聚在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聚焦国际新媒体的前沿问题进行研讨。媒体与设计学院和国际传播学会的合作,有利于推动进一步的拓展合作,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动学科发展。
国际化的学科设置和管理将是媒体与设计学院的发展方向,学院将在更广的范围内拓展和世界一流学校的合作和交流,吸纳国际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和教学资源,来加强媒体与设计学院的学科体系建设,以拼搏奋进的姿态打造国际一流的学科和学生。
知名校友
1.韦正,导演、编剧、制作人。 200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电影电视系。
2.普雅·阿玛尼,著名外籍艺人。2016年就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电影电视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