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炳衡(1874年—1920年),男,安徽绩溪人,是胡锦涛的祖父,也是晚清与民国时期徽商的典型代表之一。
1917年,胡炳衡与胡炳华在江苏泰县东大街开设“胡震泰茶号”。此后,他与兄弟胡炳华倡议在东台开茶庄的徽州同乡洪、方两姓成立了新安会馆。1919年,胡炳衡与乐子生、王宝芝合资建造“三元桥”。1920年夏,胡炳衡被推荐为安徽省议员候选人,回籍参选,因旅途劳累染病,47岁病逝。
胡炳衡及其家族在江苏三泰地区从事茶商贸易,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家,为绩溪茶业在该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徽商经济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胡炳衡故居是绩溪龙川村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人物生平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胡炳衡的父亲胡树铭病逝后,胡炳衡负责起胡源泰茶庄的事务。他迅速调整内部人事结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并利用其他各地分店的资金进行周转,使胡源泰茶庄的生意大为起色。
1917年(民国六年),胡炳衡与胡炳华在江苏泰县东大街开设“胡震泰茶号”,由胡炳华负责管理。开业后,兄弟二人从父辈艰难的营商经历中意识到,尽管徽帮商人名气在外,但各自为营,难以形成对外帮商贾的抗衡力。同时,同乡同行间的无形竞争又导致乡谊渐淡,缺乏互助精神,这对经营十分不利。为团结徽帮商人、联络乡谊并谋求发展,兄弟二人倡议在东台开茶庄的徽州同乡洪、方两姓共同成立了新安会馆。1919年,胡炳衡与“三泰猪行”老板乐子生(浙江宁波人)和草行老板王宝芝(海安曲塘人)商议合资建造桥梁。胡炳衡主要负责采购木头、砖头等材料。因该桥由三人合资建成,故取名为“三元桥”。胡炳衡还在“三元桥”北端建了一座凉亭,命名为“义水亭”。1920年夏(民国九年),胡炳衡因被推荐为安徽省议员候选人,回籍参选。旅途中劳累过度,不幸染病去世,享年47岁。
人物成就
胡炳衡祖孙四代,在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pán),为绩溪茶业在该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海市等地,直到解放(1949年)后公私合营。他也是晚清与民国期间的徽商典型代表之一,为徽商经济与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胡炳衡故居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坐北朝南偏东5度,硬山屋顶,砖木结构,前厅后室,四围封砌马头墙建筑法式。该宅前厅在六十年代被火烧毁,2004年在原基址上修复,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东、西两次间各设房间一个;后部分敞开,不设楼。后室在1997年维修,为三层楼三开间,前檐有一天井。室内撑拱、雀替等木构件雕饰精美,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住宅。
参考资料
他们在运盐河上留下了身影(下).姜堰日报.2024-03-28
老杨的发现.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04-02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政协东台市委员会.2025-02-25
绩溪徽商的历史和代表人物.新浪网.2024-03-28
程可石:胡源泰茶庄在东台.政协东台市委员会.2025-02-25
胡锦涛.中国政府网.2023-11-05
绩溪县A级旅游景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信息.绩溪县人民政府.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