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技术篇)》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对三峡工程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主要介绍了枢纽工程的施工规划、施工导流与通航、枢纽建筑物施工、机电安装等方面的内容,重点论述了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要技术方案、解决的主要难题,以及实施的工艺措施。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三峡工程环境问题,《长江三峡工程(技术篇)》从环境评价、应对措施及监测成果等方面,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同时,《长江三峡工程(技术篇)》还简要回顾了三峡工程论证决策历程和组织建设过程,并对工程建设质量和初期运行效益作了扼要分析。 《长江三峡工程(技术篇)》图、文、表、照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平实,着重于工程实录和工程纪实,许多施工技术和施工措施,都是建设者长期实践经验的沉淀和总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可供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长江三峡工程(技术篇)》是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目录

自序

前言

1 综述

1.1 引言

1.2 工程缘起

1.3 工程目标及预期效益

1.4 工程实施

1.5 枢纽初期运行

2 自然条件与工程特性

2.1 水文与气象

2.2 地质条件

2.3 枢纽布置

2.4 枢纽运行方式

3 施工规划

3.1 分期导流及分阶段施工

3.2 施工总进度

3.3 对外交通运输

3.4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

3.5 主要施工工厂

3.6 施工总布置

3.7 安全监测

3.8 质量标准

4 施工导流与施工期通航

4.1 导流与通航方案

4.2 一期导流

4.3 二期导流

4.4 三期导流

4.5 施工期通航

5 大坝

5.1 布置与结构

5.2 主要技术问题

5.3 开挖与基础处理

5.4 渗流控制

5.5 混凝土施工

5.6 接缝灌浆

5.7 金属结构与启闭设备

5.8 大坝运行

6 电站厂房

6.1 布置与结构

6.2 主要技术问题研究

6.3 开挖与基础处理

6.4 混凝土施工

6.5 金属结构与启闭设备

6.6 厂房运行

7 船闸

7.1 布置与结构

7.2 主要技术问题

7.3 开挖及支护

7.4 混凝土施工

7.5 金属结构及启闭机设备

7.6 监控系统和辅助设施

7.7 系统联合调试

7.8 船闸运行

8 茅坪溪防护土石坝

8.1 布置与结构

8.2 坝体填筑

8.3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

8.4 监测与运行

9 电站机电设备

9.1 机电设备布置

9.2 水轮发电机组

9.3 厂房辅助系统及设备

9.4 电气设备

9.5 保护、监控和通信系统

9.6 机组启动试验与运行

10 生态与环境保护

10.1 可行性研究与论证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10.2 生态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10.3 生态与环境主要监测项目的初步结果

附录1 升船机

附1.1 布置与结构

……

附录2 地下电站

后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