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志
《云阳县志》是清咸丰年间编修并刻印发行的一部地方志书,咸丰元年(1851年)始修,咸丰四年(1854年)书成后刻印发行。由时任云阳县知县江锡麒主修,其他共115人参加编修,其中云阳县学学生87人全部参加。
全书共十二卷,30万字,体例与乾隆版《云阳县志》基本相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阳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和重庆市、郫都区、万州区等地图书馆有收藏。云阳县地方志办公室根据云阳县档案馆的刻印原本为底本,经标点、校核、注释等整理后,于2012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
成书过程
《云阳县志》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开始编修,咸丰四年(1854年)书成后刻印发行。云阳县县知县江锡麒(安徽全椒人)主修,训导邓向明(四川射洪人)、赵德霖(江西南丰人)、云阳汛官张文光助修,云安书院山长陈昆(开江县人,曾任直隶永清知县)主编,县人周人和、谭仁职等11人协修,县学生陈景韩等87人任采辑,文生程殿元等4人任校阅,业儒谭能琢、李芝美任誊录,谭能璧等6人任梓人,康元贞任绘图。
主要内容
《云阳县志》共十二卷30万字。
一卷序、凡例、职名、天文、舆地;二卷户口、水利、井灶、赋役、驿递、风俗、物产;三卷仓储、政;四卷学校典礼、祀典;五卷学校学制、学规、祀典、典礼、乡饮;六卷武备志;七卷选举志;八、九卷人物;十至十二卷艺文。
体例与《云阳县志》乾隆版基本相同,编修队伍宠大,县学贡生、增生、生、监生、文生、武生全部参加,地方业儒参加者20余人,发挥集体智慧,对资料、文稿层层把关审阅、校对,保证了志书质量。使入志内容更加翔实、丰富、全面。特别是“学校”卷内容长达4万余字,占全志的七分之一。不仅记载了县学生员人数变化,而且记载皇帝关于学校的多次“圣谕”,朝廷发布的设置提学使、制定学制、学规、季考月课、制定规范生员行为的卧碑、训戒、对违规生员的处戒规定、提学使对优秀生员的推荐、选拔要求等。在“祀典”卷中,详实记述历朝历代对孔子、孔子五世祖及其弟子、著名文人、学者共130余人的祭祀情况(含姓氏、籍贯、加封、祭祀);同时翔实的记述祭祀的“仪注”、使用祭器的数量、用料、型制、规范尺寸、摆放位置;祭祀食品的用料、制作;祭祀准备、请神、迎神、初献、亚献、三献、送神、退出各阶段使用的祝文、乐器、乐曲、乐谱等,并附实图20余幅。“艺文”卷收录了杜甫偶居云阳县时所作诗25篇共31首,还收录其他名人及诗人刘禹锡、陆游、李群玉、邵博、苏轼、黄庭坚、杨迈、杜柬之、王十朋等在云时的诗作,县内文人刘海鼇、秦、魏瀚、杨、谭仁职、李应发等人的诗词作共计114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阳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流传使用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和重庆市、郫都区、万州区等地图书馆有此藏。云阳县档案馆收藏的刻印原本为底本。
出版背景
清·咸丰《云阳县志》由云阳县地方志办公室整理,根据云阳县档案馆的刻印原本为底本进行标点、校核、注释,并于2012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全志依旧采用竖排版式,装帧精美、古色古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