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为暖水性小型鱼类,栖息于沿岸浅层水域,也生活于河口,并进入淡水生活。
间鱵学名:Hemiramphus intermedius(non Cantor,1842),为鱵科鱵属的一种鱼类。体高大于体宽,背缘,腹缘平直,尾柄侧扁。头中等大,前方尖突,顶部及颊部平坦。吻较短,眼中等大。眼睛间隔宽平,约等于眼径,口小,下颌突出。体被较大的圆鳞,头的额顶部,上颌三角部,颊部及鳃盖部均有鳞,背鳍前鳞排列方向一致。
物种简介
间鱵又称为上头鱵、间吻鳞鱵。体长为体高8.7—9.3倍;为头长4.4—5.1倍;为体宽10.7—14倍。体延长,侧扁,背、腹缘微凸出,几成平行。头较小,前方尖形,额顶部稍具凸起。吻较长。眼较大、圆形,侧位而高。口小,呈水平。上颌由颌间骨形成一三角形,三角形中线上具1隆起嵴。下颌延长突出成1扁平的针状喙。两颌仅于相对部分有齿,前方具细弱犬齿,上颌有2行,下颌前方齿1行,后方2行。下颌两侧及腹面各具一皮质瓣膜。鳃孔宽大。鳃耙发达。体被圆鳞。侧线低位,近体侧下缘。奇鳍相对、同形,均位于体后方。偶鳍较小。体呈银白色。体背方暗绿色,背中线具3条平行细暗绿色线,体侧1条银灰色纵带。系海洋暖水性上层鱼类,每年4—7月在岸边海藻中产卵,集群游入港湾。夜间具趋光习性,常跳出水面逃避敌害的现象。沿海渔民捕获后加工成干品,畅销国内。
形态特征
体高大于体宽,背缘,腹缘平直,尾柄侧扁。头中等大,前方尖突,顶部及颊部平坦。吻较短,眼中等大。眼睛间隔宽平,约等于眼径,口小,下颌突出。体被较大的圆鳞,头的额顶部,上颌三角部,颊部及鳃盖部均有鳞,背鳍前鳞排列方向一致。侧线始于峡部后方,沿体腹缘向后延伸,止于尾柄后部。背鳍1个,基部较长,臀鳍基部长,胸鳍基部长稍大于吻后头长.腹鳍小.尾鳍内凹。体背侧灰绿色,腹侧银白色。体侧自胸鳍基至尾鳍基有1条银灰色的纵带,在背鳍下方较宽,上部有细小的黑点。背部鳞片有灰黑色的边缘.尾鳍边缘黑色,其余各鳍淡色。
生活习性
为暖水性小型鱼类,栖息于沿岸浅层水域,也生活于河口,并进入淡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