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
赵州是元朝时期设置的一个州,隶属于大理路。它曾经是罗落蛮的居住地,南诏蒙氏建国时,赵川睑成为了十睑之一,夷语中称为州。皮逻阁曾经设立赵郡,后来改为赵州,段氏大理国则将天水郡改为赵州。孛儿只斤·蒙哥七年,赵睑千户成立,隶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下万户。至元十一年,赵睑改为赵州,同时在白崖睑设立建宁,隶属于赵州。明朝洪武十五年,大理路改为大理府,赵州改名为赵喜州,不久后又恢复了赵州的名称。它领有一个县,即云南县。1913年,赵县成立,隶属于滇西道,但次年因重名改为凤仪县。1958年,凤仪县并入了大理市。现在,赵州所在的地方是大理市凤仪镇。
基本信息
昔为罗落蛮所居地。南诏蒙氏立国,有十睑,赵川睑是其中之一。夷语中,睑若州。皮逻阁置赵郡,阁罗凤改为赵州,段氏大理国改天水郡。孛儿只斤·蒙哥七年立赵睑千户,隶大理白族自治州下万户。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为赵州,又于白崖睑立建宁,隶本州岛,即古勃弄地。二十五年(1288年),革除建宁县入赵州,隶大理路。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大理路改为大理府,赵州改赵喜州,不久复赵州。领一县:云南县。
赵州城,唐属河东州,大理国设天水郡,元、明、清均设赵州,民国设凤仪县。元代州治即今凤仪镇,初无城垣,明弘治二年(1489年),云南巡抚按副使林俊主持建城垣,周长2.5公里,高4米,厚2米,为四方形夯土城墙,墙外有壕,设四门。现残存城墙约70米。1985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仪地处云岭余脉老君山苍山南缘,哀牢山起点北端,属滇西中山宽谷洪积区。悠悠波罗江自南向北奔流而去,注入高原明珠洱海之中。全境南高北低,呈狭长形,海拔从1980米至3117.9米,总面积30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810亩。是大理市的南大门,东与宾川县为邻,西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接壤,南与祥云、弥渡县为界,山区占81.9%,坝区为18.1%,年平均气温15.1℃,降雨量为1078.9毫米,日照市为2282.1小时。这里名胜古迹繁多、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四季如春,是大理滇西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中以新型工业和仓储物流为主的第一城区和新型工业城。
全镇有13个村委会,80个自然村,134个村民小组,有白、汉、回、彝等12个民族。距州政府下关镇11公里,有楚大高速公路、320国道、广大铁路、凤太公路、环海公路、新民航路穿境而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有19所完全小学,两所初级中学,一所完全中学,一个卫生院,一个文化站。国有、集体、民营企业达3000多个,年产值达20多亿元。
凤仪镇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镇,它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为主要支柱的新型工业城。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有效灌溉率达98%,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工业发展园区初具规模以汽车制造为龙头,纺织工业城建成,水泥生产企业不断壮大,粘土、石材等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建筑建材为支柱产业,努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城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18%,凤仪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滇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省级文明小城镇”。
参考资料
元代云南政区土官土司的设置及相关问题再考察..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2021-06-08